高中作文网

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范例(3篇)

时间: 2024-04-17 栏目:公文范文

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范文篇1

地域,就是指特定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建立在乡土文化之上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主要包括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风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意象”这个词语今天多在文学评论中出现,是指人们在深层次的意识中对某种事物建构的形象,是思维化了的感性印象。从历史渊源来看,在《周易》中就提出有关意象的概念[1]。意象是从物象到艺术形象上升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步骤,在这个上升的过程中,融合了体验、理解、情感、联想和表象等多种因素,是包含了认知因素的心理感受。意象一旦被物化,即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2]。地域意象,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特定的区域历史、人文、风情后,给人们的整体感受或印象。这种感受或印象中包含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文化。地域文化形成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是地域内的自然环境、民族气质和生产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是地域环境生态和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历史积淀。地域文化由三个层次形态组成,分别为外在形态、中间形态和内在形态。外在形态是文化的物质表现,如民居、生产工具等;中间形态是指精神文化的外表,如各项规定、文学作品等;内在形态是精神文化,如信仰、信念、道德、伦理等。地域意象是地域文化的内在形态,是地域文化更深层次的体现,是人可以想象回忆出来的地域感受和印象。它的形成来源于所处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的影响,这种感受给人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指出:“似乎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一个由多个人意象复合而成的公众意象,或者说是一系列的公共意象,其中每一个都反映了相当一些人的意象”。

二、地域意象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一)通过空间形态表达

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功能需求和情感表达等是构成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由于这些基本要素的差异,从而形成了空间形态的多样性。不同的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情态特征,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和文化感受。空间形态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具有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并在一定方面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与文化发展的一致性[4]。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建筑及室内空间形态的多样性,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山东的海草房等。同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创造出富有民族、宗教特色的建筑,如蒙古包、布达拉宫等。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典型建筑的空间形态都是我们进行现代室内设计时表达地域意象的丰富来源。深圳正中隐秀山居酒店,设计以“土”与“木”为基本设计源泉,传承当地历史人文,融入自然环境,创造出具有鲜明岭南建筑风格的空间形式。布局运用对称的构图形式以中轴线展开,主要空间设置于中轴线上,使空间充满了秩序感,同时建筑立面采用双坡顶的造型突出制高点。这种空间形态体现“居中为尊”的宗法传统和中国“礼制”文化的精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二)运用材质肌理表达

材质肌理本身包含色彩、纹理、质感、光泽等特性,色彩的冷暖、纹理的粗细、质感的软硬、光泽的明暗等,不同的特性,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不相同。材质肌理是实现设计思想和传达设计情感的物质载体。材料的选用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和空间装饰上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精神和情感诉求的需求。因地制宜的选用富含地域文化特性的材料,不仅符合生态、环保、经济适用的原则,更能让人在空间中通过感知、联想产生强烈的地域归属感和亲近感,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材料的正确选用和设计是体现室内设计主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杭州富春山居度假酒店空间色调汲取了当地传统民居的黛瓦白墙的美学意向,材料主要选用当地的清水砖、木材、青石板,呈现出朴素淡雅的气质,与当地的环境非常契合。

(三)凝练特色符号表达

黑格尔说:“建筑是用建筑材料造成的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也应该善于用特色符号去表达设计意图和思想。在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符号,这些符号是在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方式中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文化和意义,能够反映出不同风格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符号,都具有外在的特征,通过一些客观的物质表现出来,如民族舞蹈、宗教建筑、吉祥图案等。这些特色符号为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元素。要在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应借助符号去解读,探索特色符号外在形式下的深层含义。但是,符号的运用不应局限于形的模仿和抄袭,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符号的象征和隐喻功能。借用这些典型特色符号,通过简化、抽象、再现等手法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实现在继承中创新。位于北京朝阳区安外北湖渠的北湖九号高尔夫会所,从中国传统建筑和民居中提炼出地域化的设计语汇,进行创造性的再设计。创新的木构架、古铜灯、青灰柱、祥云图案都展示出空间的中国意境,营造出崭新的室内空间特色。

(四)选用陈设装饰表达

陈设装饰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具有进一步表达空间主题、烘托空间氛围、强化室内风格的作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不同民族对于室内陈设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喜好。室内陈设从最初的功能需求逐渐上升到文化、情感的追求。陈设品本身的造型、色彩、图案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特征,能给人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室内设计来说,结合功能需求在室内合理的摆放、悬挂独具地域文化的陈设品,可以赋予空间不同气质和内涵的主题风格。青岛涵碧楼酒店在室内空间中通过传统的家具、灯具、用品、屏风隔断等陈设的摆放,进一步强化了室内儒家文化的设计主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北湖九号高尔夫会所主题餐厅的VIP包间,主要以中国的京剧脸谱为装点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主题文化。

三、地域意象在室内设计中呈现的特点

(一)传承历史文脉

在室内设计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非常重要。一个地方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方式中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在室内设计中表现地域特色,必须从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入手,提炼历史文化的传统精髓,使室内设计兼具民族特征的同时又体现强烈的时代感。传承历史文脉,展现地域文化,是地域意象在室内设计中呈现的最主要的特点。

(二)凸显民族、民间特色

地域文化就是特定的区域、特定的生活方式长期积累产生的特色文化,而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形成与地域文化是相通甚至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多时候,所谓的地域文化就是指民族文化或者民间艺术。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是建立在当地乡土文化之上的,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地域意象在室内设计中运用的特点就是为了充分吸收利用地方特有的民间艺术精华,体现民族、民间特色。

(三)融合自然景观

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需要尊重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基于地域意象下的现代室内设计就是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环境的渲染。设计应充分尊重所处的地域环境,强调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只有注重对空间设计的深层本质与规律的把握,才能形成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融合自然景观、表现地方生态是地域意象在室内设计中呈现的又一显著特点。

四、地域意象对室内设计的意义

(一)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地域意象,需要充分了解、研究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挖掘地域文化精髓,提炼地域特色文化,将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再创造。重视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不仅能在创作中形成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还能在实践中继承传统文化和弘扬地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充满地域特色文化的室内空间也是弘扬地域文化的有力载体,文化在空间中得以展现和发扬。

(二)指导室内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地域文化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自然约束力,室内设计同样如此。研究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批判性继承,将有助于地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有益于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融合,有益于提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品位,为设计工作者打开灵感之门。

一、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

深入分析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地域物质文化

建筑,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庇护所,必然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影响室内设计地域性特征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历史环境等多个方面,这是制约建筑设计最为直接的因素。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生存空间区位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民族生存智慧,孕育着差别巨大的地域文化;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我国各地区民居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做出直接反映。如在降雨、降雪量大的地方,建筑屋顶坡度较大,以达到加快泄水和减少屋顶积雪的目的。再次,自然资源是影响建筑形式和室内装饰地域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土质、水质等的差异,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最后,建筑的营建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并受到该历史时期的技术状况、经济基础等的影响。建筑既是文化现象,又是商业现象,它不但受文化发展规律的支配,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

(二)地域制度文化

相对于物质文化是自然存在或人类创造的有形环境而言,地域制度文化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无形环境,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民族精神,包括家庭关系、等级制度、民俗民风等几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存在除了满足人类生理需求之外,也承载着调节、转换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因受到不同的婚姻家庭类型、生育制度、社会习俗、生存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产生了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制度文化。其次,在等级制度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不同等级的建筑形式,其屋顶样、色彩装饰、方位朝向、建筑用材、群体组合等,几乎所有的细则都有明确的等级规定,让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载体。再次,民俗民风是地域文化的主要部分,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标志,如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建筑、北京四合院等,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最后,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风俗。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着几乎所有的宗教建筑。

(三)地域意识文化

我国的传统民居不仅传承着先民改造自然、争取更大生存自由的物质文化,展示着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制度文化,还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意识文化。传统民居通过对居住地地址的反复推敲,外形的精心设计,结构技术的琢磨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注重意境之美、伦理之美、生态之美,一座建筑才产生了有情、有味的“美”。首先,意境是关系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哲思创构,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深意蕴。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激发人们窥探其内部深层结构的欲望。民居建筑更超越了诗意和画意之外的美,它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的视野中,让人顿感建筑的愉悦。其次,尽管美的感受总是依附于事物的形而产生,但美的概念仍然在转义上被运用于道德。再次,生态美是充盈的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所展现出来的美,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眷恋于大自然赐予的美丽景色,这是人类作为上帝造物的本性回归,是自我生命的和谐状态及与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始终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逐渐萌生出一种生态的审美观念。

二、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比较

(一)传统地域主义:表现出其明显的局限性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固有设计模式”正遭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面对该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对异域风情的盲目移植;二是民族(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乡土建筑形式的当代借用。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依附于建筑表面的装饰,容易导致在设计中产生只强调纯符号性、图案化的表面装饰,高档材料的堆砌,传统建筑残垣断壁的复制,传统建筑屋顶或构件的大小简化等肤浅历史文化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脱离空间去看某些装饰元素,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称其为地域文化博物馆。这种现象源于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坚守风格不放,对民族文化采取了狭隘的保护主义,也造成了落后于时代的必然结果。当传统地域形式的表象处理被运用到现代空间中时,那些所谓的华丽装饰无疑费时、费工又费钱,是浪费资源的浩大工程,其结果除了在短时间内造成震撼和轰动外,很容易被复制而失去特色,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批判性地域主义: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认可,于是人们对室内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高潮中,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对于各自的地方文化缺乏明确认识,而不自觉、自尊、自新,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就有可能被冲淡、遗忘。因此,室内设计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要求功能布局合理舒适、使用材料绿色环保、施工工艺与时俱进,也更加注重营造空间精神功能。在纷繁复杂的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过程中重新整合形成与时代相统一的审美情趣。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渗透范围广,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空间的功能格局、装饰符号、装饰材料、家具、灯具、软装饰品,到自然界的声、光、电、水,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等,都可能成为营造室内空间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

三、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原则

一是尊重传统、辩证继承的原则。地域文化是一个永恒发展着的文化体系,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形式相对稳定后才能形成传统。对待地域传统文化,应该看到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继承。在室内设计中,批判性的地域主义思想鼓励建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满足现代人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前提下,在造型、色彩等形式上表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二是古为今用、意在创新。创新是一种技术手段,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创造新东西的手段,是对原有物种的改善和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继承和创新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和体现地域特色,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抄袭古典建筑的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样辩证的继承才有价值。

三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现代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人类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要从细节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另一方面,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原则处理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适宜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室内设计

在古代建筑中,室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先有建筑的基本形态,才有室内室外之分,离开了建筑和环境谈室内是空洞无意义的。自然环境制约着建筑的基本形制,建筑形式影响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一是源自本土的基本形态。现代建筑灵感源于本土的设计思维,是指其设计原型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建筑师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处于起源状态下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新的创作。二是依山就势的主动姿态。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三是地域材料的全新阐释。现代设计不能简单复制传统,只能在精神层面上去体现。材料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建筑要素,地域建筑的特色通常是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四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拥抱。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自然性、生态性。对于乡村而言,建筑本就融合在大自然中,自然性显而易见;大城市则采用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滨水景观设置、室内植物引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与自然界的融合。

(三)适宜于地域人文环境的室内设计

一是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人是符号的载体,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创造符号、利用符号,并赋予符号特定内涵与价值的活动过程。当代室内设计要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必须借助符号的经验去解读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形体的象征和隐喻功能,注重运用熟悉的图像、故事情节、器物等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思考,以此表达地域人文精神。

二是地域色彩的处理。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对不同颜色的物象、意象解释会有微妙或是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许多民居中,色彩一般偏向于秀丽淡丽的格调,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立柱装修,整体色彩淡雅、和谐。色彩设计讲究技巧,如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

三是装饰和构造的现代演绎。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式美与功能美的探索曾出现过两个极端:有的设计作品的艺术气质完全超越了它的功能性,以形式驾驭功能;另一种是建筑要彻底摒弃装饰,认为“功能决定形式”。而事实上,历史证明了功能美与形式美是不可对立而论的。

四是空间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传统绘画中常采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意象造型等手法来表现时空意境。中国古建筑中的意境之美堪比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散落在田间中的住宅,都委婉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怡情的自然美,这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总之,地域文化的现代继承讲求创新,拒绝主张拿来主义。要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更新,如将地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材料,但是又有别于当地材料的普遍用法,这就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将材料注入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室内装饰设计提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武宏志,刘春杰.批判性思维和论证批判[J].河池学院学报,2007(12)

[2]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金沙遗址典型符号的出现为现代设计拓展了创意空间,典型符号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将这些符号科学的运用到设计中,这样的设计作品将会呈现深度和文化意味。如何成功提取和应用金沙遗址视觉艺术符号中独具地域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符号是本项目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深入发掘和借鉴借符号中的设计元素,使其能够丰富地域产品设计的艺术语言,使其蕴含一种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研究其设计方法。

1.构思与总体规划

(1)方案的构思

运用金沙遗址典型符号的设计一地域创意品牌,并结合其他的设计方法开发一组具有巴蜀地域文化精神的纪念产品。创意品牌命名:以人形为设计,取金沙遗址的“金”巴蜀的“蜀”人,谐音金属人,采用金沙的金器的金色,最终命名为:金蜀人。

(2)总体的规划

对金沙视觉艺术符号的收集整理,再提炼符号元素和平面设计的结合应用。以金蜀人品牌形象为设计主线,设计一组由符号特色的金蜀人物,赋予他们象征的性格,延伸设计公仔,饰品等产品及其招贴、包装等设计。设计成果包括下面内容:①符号元素提炼、设计②品牌的设计;③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整体方案;④系列产品的设计;⑤招贴设计;⑥包装设计。

2.元素符号提炼

根据金沙遗址青铜人形符号进行思考、分析,设计多个方案,最终确定使用符号原型特征的符号造型,结合典型的鱼鸟射箭图的双元素符号,设计出金蜀人品牌的标志。(如图3-1所示)

搜集分析金沙遗址典型符号,对符号进行提炼,主要是针对鸟符号、太阳符号、鱼鸟射箭图符号、虎符号和蛙符号进行符号分类分析、逐个提炼,最终提取了6个典型符号(如图3-2所示)。提炼后的符号造型简洁,蕴含符号的审美内涵同时也兼具现代设计的审美需要。

3.应用方法探讨

(1)典型符号的设计

金沙遗址视觉艺术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在收集整理、分析提炼后,发现受众对金沙遗址典型符号的认识度较高;同时符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涵义深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金蜀人”品牌(如图4-1所示),其命名的原因是巴蜀地域文化历史丰富,我提取了典型的金沙遗址青铜人形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取金沙遗址的“金”巴蜀的“蜀”,整体造型为人形,最后谐音金属人,又象征着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在典型符号的设计中,借鉴符号的造型,赋予它生命,象征着巴蜀地域的先民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品牌标志设计,借鉴典型符号的造型,对局部造型进行调整。这标志采用金沙出土的青铜人像(如图4-2所示),其造型独特、姿态优美,可塑性强,象征着先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其造型符合标志设计的简洁性、内涵性,同时在结合箭射鱼鸟图,使用典型的鱼、鸟视觉艺术符号,提取、简化、组合元素符号,最后形成标志的定稿。此标志设计整体造型简洁、形体自然美观,使用金沙遗址典型的金色来做设计的主题色,象征着巴蜀先民光辉夺目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又传递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彰显了地域文化特有的味道。根据这种典型符号的设计方法,拓展出一组人物造型符号(如图4-3所示),给他们生命变成经过现代设计的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的视觉艺术符号,这符号可以自如的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的各个类型中。

通过典型符号的再造设计,对典型符号造型特征和审美特征进行深入的挖掘,拓展符号内涵,在结合其他符号进行组合变化。这是一种符号运用有效的办法。

(2)结构再创造

抓住符号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加以提炼、夸张,对结构进行再创造,从而使原型符号打散再构,打散构成是一种分解合成的方法。既可以保留部分符号特征,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再造,创意出新的符号形式。结构再造的方法如下:1)地域符号整体造型分拆,拆解后的新符号重新拼合,也可以选择局部形态自身分解的重新组合。2)错位方法:打破原形符号的组织结构形式,重新排列上下左右的移动后重新排列。3)简化方法:将原形符号进行简化切割。注意构图和角度。注意保留最具特征的部分,再重新构成。比如说在金蜀人品牌设计实例中,就使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有象征意味的造型。这个金玉双子象征造型(如图4-4c所示)就是采用了上述的第一种方法设计而成的。而错位方法就在金沙象征造型设计(如图4-4b所示)中体现,简化方法就运用在金陶象征造型设计(如图4-4a所示)中,可见通过方法论的研究为我的设计提供的广阔的创作空间,提供了无限的设计灵感。

(3)转化再创造

对已有的符号造型外形进行转化,创造出新的创意符号。从原形到二次造型的转化过程,这种过程通过添加、转化形成的新造型。在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在改变,月亮的阴、晴、圆、缺,四季的转化都是自然景象的转化。对于视觉艺术符号也采取添加、转化的方法。添加、转化是变化新符号再创造符号关键的步骤。成功的转化是看不到具体的造型,只把握其符号韵味和文化内涵,最后化繁炼简,变提炼为点、线、面的组成符号,让符号更具有形式美感和韵律美。根据这种方法的研究,设计出金蜀的象征造型(如图4-5所示)。新符号造型自然,符号更曾添了地域文化内涵,形成新的符号魅力和文化韵味。

(4)延展再创造

有两种或者两种符号元素根据宗教崇拜、神话传说、图腾象征意义组合构成新的独立形象,这个独立形象是现实中没有的,而是根据符号的文化内涵去延展再创造出来的。

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符号元素的提炼和借鉴,赋予符号新的文化内涵,宣扬地域文化精神。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太阳神鸟的符号结合宗教崇拜和神话传说,把符号进行延展变形设计,创造出金沙象征造型(如图4-6所示)这一新的设计符号。

对金沙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符号太阳神鸟符号、射箭鱼鸟图符号、蟾蜍符号及面具符号,结合设计探讨了应用方法。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典型符号设计、结构再创造、转化再创造、延展再创造等方法,实例研究符号在地域品牌设计及产品的开发运用。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二历史论文(6篇)
  •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手抄报内容(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