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例(3篇)

时间: 2024-05-07 栏目:公文范文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篇1

在赛事主管廖XX老师身上就能看到答案,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容不下半点马虎。确实当你站在田径场上执裁的时候,就不是你个的人事而是代表一个团队的形象。每个裁判员都要对团队负责,态度除了认真、认真、再认真别无选择。

二、人员分配:

根据竞赛日程和主裁判的具体分工,本次参赛的24名裁判员进行编号,分四组,每组6人,6人中设1小队长。

三、三个基本姿势:

1.走姿:右手携椅子,左手携拎带袋,一路纵队沿跑道外侧行进,步伐整齐,精神饱满,按号就做,仪表庄重,举止大方。

2.座姿:座姿端正、上身笔直,不做与检查裁判无关的多余动作直至退场。

3.犯规举旗姿势。直臂上举黄旗左右晃动一次然后再直臂下举放回原处。动作要求干净利索。

四、两大明确:

1.明确径赛检查裁判的任务和目的。用两句话概括:你来田径场上的目的是什么(做检查裁判);检查裁判的任务是什么(检查参赛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是否犯规)

2.明确各单元径赛项目、组数、人数及每个项目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换项路线。.明确栏架、障碍栏架、接力区等的位置和规格。比赛中按主裁判分配的任务准时到达明确集合时间地点、明确进退场路线、明确工作位置、明确联络旗示、明确裁判方法与尺度,熟悉径指定的位置。

五、发现运动员犯规时,检查裁判员的8字真言:‘看号标道、举旗报告’。

六、检查裁判工作四重、四难:

(一)分道跑项目

重点:1.在直道上运动员跑出自己的分道,在弯道上跑进左侧分道,从而妨碍他人跑进并没有回到本道通过终点。

2.运动员是否跑过抢道标志线切入里道。

难点:1、对运动员犯规一瞬间情况要看清抓准。

2、有直道进入弯道,有弯道进直道时有无串道或踩踏左侧分道线。

3、弯道的检查、开始应正面观察运动员跑进、当运动员跑过自己的位置后,则转身从背后观察。

(二)不分道跑项目

重点:1、起跑出发时和小集团跑进中,是否有冲撞、推挤、踩踢、拉扯等动作影响他人。

2、采用不合理的方法超越他人。

3、是否有提供帮助或接受帮助。

难点:起跑出发或形式集团时,犯规者和被影响者的详情难以分清。

(三)跨栏、障碍跑项目

重点:1、运动员在过栏瞬间,其脚或腿从栏侧绕栏并低于栏顶水平面。

2、跨越他人栏架或未跨栏完全程栏架。

3、有意用手推倒或用脚踢倒栏架。

4、手臂的摆动影响和阻拦他人跑进。

5、过水池障碍时踏在水池边上越过水池。

6、跌入临道阻拦他人跑进。

难点:1、运动员是否有意与无意踢倒栏架,想从中获利。

2、空间犯规多,判断困难。过栏时腿和脚是否低于栏顶水平面,特别是过弯道栏。

(四)接力项目

难点:在接力赛跑中,如何辩别运动员在交接棒时犯规,通常犯规的表现有

1、未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以接力棒为准,看准开始和完成交接棒的瞬间)。

2、有抛接棒行为,接棒人通过推动跑出或采用其他方法受到帮助。

3、掉棒后,不是由掉棒运动员拾起跑进,离开自己分道捡棒时趁机缩短比赛距离,或侵犯其他运动员。

4、运动员在接棒之前或接棒之后跑出分道,故意阻碍其他队员。

5、4*400米接力棒在接力区外起跑。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

关键词:跨栏;竞赛规则;演进

一、前言

田径竞赛规则是为田径运动竞赛而制定的统一准则或法则。田径规则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保障田径竞赛的顺利进行,还在于促进运动员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运动成绩。田径规则在制定时已充分考虑到运动员在比赛中面临的多种情况,因此,运动员应能在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规定和允许的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其运动水平,创造出优异成绩。不少运动员本来具有取得优异成绩的实力,但由于缺少对规则的正确理解,未能充分运用规则优势,最后导致失误,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刘翔最近技术的改进,对成绩有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田径竞赛规则中跨栏规则的演进初步的探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

二、跨栏技术及特点

(一)起跑至第一栏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积极加速并准确地踏上起跨点,为过好第一架栏和形成良好的栏间节奏,做好心理与身体上的准备。适宜的起跑至第一栏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起跑器的安装。2.积极地加速。3.准确的踏上起跨点。4.快速积极地栏前短步。

(二)过栏技术也称作跨栏步技术,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摆动腿着地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为便于分忻,我们将其分为起跨攻栏和下栏着地两个阶段。1.起跨攻栏技术,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至重心腾空后达到最高点这一时期。起跨攻栏阶段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使身体重心达到过栏所必须的腾起高度。起跨攻栏阶段是跑跨结合的关键技术,这一阶段中的任何失误都会在下栏着地及栏间跑时反映出来,因此起跨攻栏技术是整个跨栏步技术的关键。适宜的起跨攻栏技木应符合下列要求:(1)适宜的起跨距离。(2)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3)支撑时较大距离的前移。(4)摆动腿积极前摆。(5)躯干积极前倾.(6)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2.下栏着地技术,合理的下栏着地技术应符合以下要求:(1)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2)着地角度大,速度损失小。(3)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三)栏间跑技术,是指从过栏后摆动腿脚着地点至起跨衔踏上起跨点这段距离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动作特征。栏间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加快栏间节奏,提高跑速,为过下一栏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在栏高固定、栏距固定的条件下,栏间跑也就形成了与短跑不同的特殊的步数、步频、步长等技术特点。

(四)全程跑技术全程跑的任务是合理地将跨栏步技术与快速的栏间跑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五)跨栏跑是在快速奔跑过程中连续跨过固定距离和固定高度的栏架。由于其仅限于400米以下的距离,因此其运动生理学特征表现为:极限强度运动。由于其项目属于短距离项目,故项目持点应归类于,快速力量性项目。由于跨栏跑在径赛运动中技术较为复杂,因此我们也可将其称之为:复杂的快速力量性项目。

三、跨栏竞赛规则的演进

跨栏跑栏架的演变,确切地说应该是从羊圈栅栏开始的。据资料记载,当时粗槽的栏架都被牢固地埋在地下,上面是染成斑马线的齿状竿子。把羊圈栅栏移动到平地上可以说是创造这一现代田径项目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尽管埋在平地上的一道道栅栏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现代化栏架无可比拟,但它却给人们新的创造和启迪。埋在地上的木栅栏很快就演进成为了锯木头用的支架。这一演进使跨栏跑运动得到较快的发展和传播。因为这种支架移动比较方便。且不破坏场地,具有器材活动性的特征。但是木头支架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是通联在一起的,跨越这种栏架比较危险,也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因此,它很难促使运动员改进过栏技术。在跨栏跑栏架的演进过程中,真正使跨栏跑运动发生重大的变革事件,是在20世纪初,发明的单个能移动的“”形栏架。这种栏架重量很轻,且从通联在一起的栏架改革为单个栏架,大大消除了运动员过栏时的恐惧心理,从而使跨栏跑运动和过栏技术进入了初期的快速发展时期。跨栏跑发展史中真正的技术创造和技术发展是在“”栏架出现之后。1935年“l”形栏架问世。由于这种栏架,被一定的力量碰上后会自行倒下,不再会对运动员产生伤害。所以可以说基本消除了人们对栏架的恐惧心理。国际田联在允许采用这种栏架之后,便在田径规则中对栏架本身规格、重量及受多大力量才能使栏翻倒作了明确规定。实际上只是“l”形栏架确定之后,跨栏跑运动才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四、跨栏竞赛规则的演进的促进作用

(一)初期的促进作用。

从羊圈栅栏构成的跨栏跑到“”形栏架出现之前这一时期,过栏的动作千奇百怪,实质上是利用人体本能的“跳栏”。当时,运动员能否获胜,最重要的因素是勇敢,身体素质好,过栏时跳得快。这一时期过栏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前腿弯曲上摆,后腿简单地折叠收腿上提跳过“栏”。

19世纪后期,出现了轻便的“”形栏架,减少了跨栏运动员的畏惧心理和顾虑,进入了探索合理的过栏姿势阶段。“直线前跨和单臂前导”的过栏技术逐步地成熟和完善。它的技术特征是摆动腿的膝关节伸直向前上方摆动,支撑腿充分后蹬,形成了栏前两腿之间的较大分腿角,支撑腿离地面的同时向栏侧拉起跨腿,从而构成了较为合理和有效的跨栏步技术。栏上摆动腿异侧臂积极前伸,维持身体过栏的平衡。这个技术在当时可谓是最先进、最合理的跨栏技术,运动员的成绩也开始大幅度提高。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跨栏技术—“双臂前导”技术,并以这种技术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突破110米栏15秒大关的跨栏运动员。“双臂前导”技术的特点是运动员过栏是双臂积极前伸,带动身体重心迅速向前移动,从而加快了过栏的速度。

栏架的再次改进和“”形栏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过栏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出现“摆动腿迅速落地动作”技术:场斯采用这种新技术赢得了1936年第11届奥运会110米栏的冠军,并在1937年创下了13.7的纪录。后来又创造了“起跨腿迅速前拉”的技术。他的这一新技术使他在1941年平了汤斯的记录。“起跨腿迅速前拉”的技术特点是在要求摆动腿迅速下栏落地的同时,强调起跨腿积极快速向前提拉,从而加快了下栏后第一步的运动速度。在这一技术之后创造了新的跨栏技术,即“特别突出起跨腿式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在要求起跨腿迅速前拉落地的同时,让摆动腿完成更长的弧形摆动。迪拉德采用这种技术于1948年以13.6改写了110米栏世界纪录。

(二)近期的促进作用。

随着跨栏跑项目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跨栏跑有了很多大的改进,目前已趋于稳定。目前田径竞赛规则对跨栏架的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没有多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未期有人提出了“跑栏”的设想,从而揭开了跨栏跑运动的新篇章。1959年联邦德国运动员劳洛尔采用充分前倾上体的“折刀式”过栏技术与他快速的平跑速度紧密结合,创造了13.2的世界纪录。他的技术特点是起跨攻栏积极,过栏剪绞速度快,身体重心起伏小,下栏迅速与栏间跑衔接,全程技术连贯,节奏性强,呈现出“跑栏”概念。进入80年代以来,以吸收现代跨栏跑最先进技术,同时又注意发挥和适应运动员个人特点的新的跨栏跑技术,是当今和未来跨栏跑发展的基本方向。当前,在重视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同时,在运动训练中更重视提高运动员平跑速度和跑跨、跨跑相结合的能力,大大缩小了跨与跑在动作外形、速度变化、肌肉用力转换等方面的差别;不仅从缩短过栏时间上挖潜力,而且更重视下栏后的速度;表现在过栏与栏间跑的技术浑然一体,跨栏周期速度快,节奏性强,出现了确有从跨栏向跑栏发展的趋势。

五、结论

跨栏技术随着场地器材的改进,运动技术的创新,训练理论体系的完善,科技因素的渗透等不断的演变与革新,使其成绩不断提高。同时对跨栏跑的综合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规则的修改主要是栏架的结果的变化。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1)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身体素质好的可采用7步上栏,目前一般都采用8步上栏,对身体素质技术不好的或初学者可以采用9步,或缩短第一栏到起跑线的距离。与其他短跑相比身体重心升起较快,上体抬起较早。要求步数固定,步幅稳定,准确踏上起跨点。

(2)栏间技术:提高起跨效率,缩短起跨时支撑时间,要有一个较高的身体重心,减小身体重心波动,使身体重心尽量在一条直线上。起跨离地前身体重心积极前移,形成有利的攻摆姿势。攻栏时高摆摆动腿,加大两腿夹角。腾空后,躯干积极前倾两腿间夹角继续加大,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快速下栏。下栏时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两腿动作协调、积极、连贯,要突出一个快字。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2002,382一413.

[2]张廷印.中、外跨栏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2):99一102.

[3]吴历雄.要重视田径规则发展规律的研究[j].体育理论与实践,1987(3):67.

[4]冯坚信.田径规则新变化[j].体育教学,1991,1:65.

[5]刘有惠.浅谈田径规则的修改[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78-82.

[6]常生.对运用田径规则提高比赛成绩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8(11):56-60.

田径比赛跑道规则范文

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所组成。它是最简单,最自然的身体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它们在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体育运动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最初,这些练习都和人们的生产劳动、战争以及教育有直接关系。步行、奔跑、跳跃和投掷都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进行战争和教育下一代必不可少的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田径运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在运动技术、教学方法、比赛规则、健身理论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田径运动对人类有机体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何种性别,也不论是哪一种体育范畴,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田径项目练习,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因此,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它与诸多运动项目相比,有下列独特的优势:

一、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广泛开展,符合大众健身的需要。

田径运动中有许多项目的技术动作是人的自然本能动作。像走、跑这一类动作,人只要能够独立站立就能够自然学会。因此,在参加田径运动锻炼时就不需从头学起,也可以不用专人指导,只要在某些技术环节上稍加指点,掌握一定的健身原则就能够自己进行锻炼。既节省了时间、人力,而且锻炼的实效性好。像球类、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技术相对复杂,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素质差的人学习起来困难就更大。据黑龙江行业系统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表明: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频率最高的就是田径运动中的散步和长跑。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散步和长跑简单、方便、健身效果好。

二、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适应全民参与健身的要求。

田径运动项目多,锻炼形式多样,选择面广,是其它运动项目不能相比的。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项目有四十多项,国际田联承认的田径世界纪录有六十多项。作为锻炼身体的练习方法则更多。如:散步、慢跑、掷垒球,各种跳跃练习,跨越障碍等等。其中仅跑步一项就有几十种锻炼方法。比如:慢跑、快跑、加速跑、变速跑、行进间跑、让距跑、追逐跑、上坡跑、下坡跑、顺风跑、定时跑、越野跑、接力跑、往返跑、蛇形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锻炼项目多,选择余地大,这就能够吸引众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青少年可选择短跑、跨栏、跳远、跳高、接力比赛等运动较为剧烈,精彩刺激、趣味性浓的项目。老年人和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选用动作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健康长跑等活动。

三、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较少受人数、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大众健身。

参加球类项目锻炼有一定的人数要求,某些运动项目又受性别的限制。如:艺术体操只能是女性参加,而拳击运动则只能是男性参与。有些运动项目孩子年龄小不能掌握其复杂的动作要领,而有些运动项目又把老年人拒之门外。田径运动锻炼在这些方面的限制则较少,进行锻炼可以独自一人,也可以成百上千。有报道载:日本、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每日参加健康长跑的人数以万计,参加锻炼的年龄从刚会走路的孩子到年过七旬的老人都有。有资料记载: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最小年龄只有3岁,最高年龄达86岁。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完全不受性别的限制,男女老少皆宜。在学校、机关、各行业系统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男女老少涌跃参加各种田径趣味比赛的场面时常可见。

四、参加田径运动锻炼不受场地、器材的严格要求,适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目前,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特别是部分不发达地区缺少正规的训练和比赛场馆,设施缺乏。在这些地区,大部分运动项目如果缺少最基本的器材和场地,就无法开展。如:参加排球运动锻炼最少应该有一个球,参加乒乓球运动要有球、球拍、球台。在这种情况下,田径运动锻炼在简易条件下就可以开展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例如:有一块长三十米的空地就可以进行二十五米往返跑、迎面接力跑、加速跑。在小路上能练长跑;在公园内可以散步;石块可用来练投掷;有一个沙坑就能做跳跃练习;草原上的牧童跳越羊圈、栅栏进行“跨栏”比赛;远洋舰上的官兵推掷炮弹壳;工厂的工人投掷铁锤,进行“投掷”比赛等等。总之,可利用的场地,器材随处可寻。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田径这项运动能够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学校、机关、工厂、农村、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五、田径运动锻炼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使其成为锻炼身体的首选项目。

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和参加其它运动项目锻炼一样,能够对有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它还具有其它运动项目所没有或不及的健身价值。

1、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及人体对环境的适

应能力和抗病力。

走、跑、跳、投等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保卫祖国所需要的基本活动能力。经常参加走、跑、跳、投的练习可以巩固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加快完成日常生活中各种任务的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飞毛腿”、“大力士”,都是坚持跑步和力量练习的结果。另外,由于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因此在从事田径运动锻炼过程中,能使人体更多地受到空气、日光等自然力的锻炼,从而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譬如,经常参加晨跑锻炼的人就不易患感冒,抵抗力强。由于田径运动锻炼对于抵抗疾病,增进健康有明显效果,受到千百万人的重视,特别是跑步活动逐渐风行;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长跑热”。而一些在室内进行的运动项目如: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则可能达不到上述健身效果。

2、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尤其是参加中长跑、马拉松、全能运动,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系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一般人为765毫升—785毫升,运动员则可达1015毫升—1027毫升)。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一般人为每分钟70次—80次,经常从事锻炼者为50—60次,优秀长跑运动员可达36次)。这些都是心血管系统发展完善和机能提高的标志,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与此同时,呼吸器官也在加倍的工作,从而使呼吸系统得到改善。经常参加田径锻炼的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肺活量加大,训练者可比一般人大一倍。呼吸深度加深,呼吸率减少,最大通气量增加,这些都是呼吸系统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表现。而参加健美、技巧、徒手体操、跳水等运动锻炼,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良好影响就不如田径运动。

3、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是体质强弱的标志之一,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由于田径运动项目多,各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例如:参加短跑锻炼能发展速度,下肢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参加跳跃项目锻炼能发展弹跳力,增强腿部力量,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参加投掷项目的锻炼可以有效发展人体四肢和躯干的力量以及速度、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而某些运动项目发展身体素质往往具有单一性和倾向性。

4、田径运动锻炼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形态正常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等动作还能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产生全面、良好的机械刺激。这样就为造骨过程和肌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经常参加田径运动锻炼的青少年儿童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指标均超过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年龄组少儿。

总之,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协调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之间的联系,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机能;能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巧、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水平;还能使走、跑、跳、投的技能更趋合理有效,从而保持和提高人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并可延缓人的衰老过程。因此,田径运动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规定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现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和测验项目,并且越来越被广大群众选作日常锻炼的运动项目。同时,其他各项运动也把田径运动作为身体全面发展的有效训练手段。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价值高,同时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钱便于广泛开展的运动。它必定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孙庆杰等主编。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减少浪费食物的建议(6篇)
  • 下一篇:四年级抒情作文字(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