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例(12篇)

时间: 2024-01-18 栏目:公文范文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低碳;旅游;海岛旅游;低碳旅游。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的背景条件下,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逐渐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的发展方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和能源危机的首要选择。

海岛地区发展旅游有着潜在的优势,一方面海岛是复杂地质、构造运动的见证,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海岛所处海洋包围之中,与大陆生态系统相比,海岛生态环境更具有多层次性,为多样性生态类型提供了生态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生物生态种群,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有的海洋与渔业文化,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与地质资源,使海岛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然而海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海洋与大陆相分割这种隔离必然限制了海岛与大陆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我国近几十年来掀起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热潮,先后有海南岛、厦门鼓浪屿、浙江普陀岛、山东长岛等海岛得到大力开发。与此同时,许多沿海一些小型岛屿也在积极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由于受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的海岛往往在缺乏相应的旅游开发论证和开发规划的前提下,粗放式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这种盲目的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对海岛旅游资源的过度性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必然会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通过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海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成为发展海岛旅游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

自18世纪以来,以碳氢化合物的发现和使用的工业文明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进步,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成为衡量人类物质社会和财富的重要的标准。但是另一方面,以碳氢化合物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线性增长,并正在影响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随着人类意识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性,低碳概念就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1]。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1.1低碳旅游概念分析。

低碳旅游是从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衍生出来的,“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在我国最早以低碳旅游为题的文章,是2009年5月刘啸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表的《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一文,刘啸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2]。之后,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低碳旅游概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黄文胜在《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CO2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3]。蔡萌与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观念与发展、消费模式,它实质上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它要求旅游过程中,在不降低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和减少CO2的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生产过程与旅游消费过程。

低碳旅游从经济的范畴进行解析,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对经济、对旅游的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从全球发展形势来看,低碳旅游是旅游业为应对全球气候与能源危机所做出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从旅游角度来看,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方式。

从低碳旅游的实践来看,低碳旅游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旅游生产的低碳化,是指旅游企业在旅游生产过程中,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广泛的运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营造各种低碳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培育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达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二是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倡导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CO2的排放,并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旅游过程中所排放的碳。

1.2低碳旅游的实践。

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在旅游方面上的延伸,在节能减排,减少旅游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向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当前旅游发展进程中,低碳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出游理念,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在实践等各方面也初露端倪。如四川九寨沟旅游景区就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进入,以减少CO2的排放。2008年,携程网推出旅途“碳补偿”计划,游客在携程网预订机票时,携程将根据其飞行里程,提醒旅游该次航空飞行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以及减少这个CO2需要种植的树木数量,并提供相应的“碳补偿”选项。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世博会,大量低碳科学技术的运用和低碳理念的宣传,使7300万参观者切身感受低碳发展和低碳旅游的巨大效应和魅力。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黑龙江大兴安岭等32家旅游单位被授予“中国低碳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化联合举办的“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上,为表彰在低碳旅游方面成绩突出的旅游景区和地区,安徽黄山景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山东泰山旅游景区等50家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全国旅游低碳试验区”。在台湾,第一个低碳旅游观光景区—坪林地区,结合台北县旅游低碳城市的愿景与坪林地区低度开发的环境优势,坪林推出了台湾第一个以“低碳”为情境的“坪林之旅”,并邀请马英九在台湾台北县坪林景区骑自行车体验低碳旅游,并应邀其担任坪林景区低碳旅游的代言人[3]等。

2海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的交换过程,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结构。

一方面环境为旅游的发展提供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为环境带来各种副产品,各种旅游废弃物又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有些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RobertW.Wyllie在TourismandSociety写到,维持一种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就会丧失;而旅游却日益明显的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要在旅游和环境之间做出取舍的话,将是一种两难的选择[5]。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岛旅游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等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由于海岛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系统,通过广阔的海洋与大陆相隔,与陆地的交通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以渔业为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的西部”,而逐渐枯竭的渔业资源使得海岛渔民转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海岛民生的问题亟需得到关注与解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海岛地区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旅游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其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发展低碳旅游,吸引旅游者。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不仅为海岛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为海岛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而且成为协调海岛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不仅仅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要素,也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6]。与内陆及沿海区域相比,海岛地域空间相对狭小、生态脆弱,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7]。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部分海岛在缺乏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盲目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或者改建工作,如不考虑海岛承受能力、游客规模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海岛环岛道路的建设,扩大海岛饭店、渔家乐等旅游设施的规模,滥砍、滥伐、乱捕,围海造陆等自发的或者有意的行为都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加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和道德约束,在旅游中总是表现出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的行为特征[8],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能对海岛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压力,如乱扔垃圾,乱写乱刻等破坏海岛旅游资源的行为,这对海岛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表1),而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海岛地区选择低碳的旅游生产与消费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发展低碳旅游所依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而且还是解决海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重要举措。

3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实现路径。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理念,而应该是一种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不同于内陆地区,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应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较于内陆地区,海岛面积比较狭小且比较封闭,与大陆的相隔离限制了海岛与内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自然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后,将难以恢复,海岛地区旅游的开发必须持一种慎重的态度,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基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等各利益主体的协同。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直接降低或者吸收海岛地区空气中排放的CO2;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减少海岛地区CO2的排放,推动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海岛地区旅游产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3.1政府部门。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要求海岛地区须营造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和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引导海岛旅游者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而这些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海岛地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初步阶段必须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政策上甚至是专项资金的支持。

作为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政策的制造者、开发方向上引导者,要使海岛低碳旅游真正落实到实处,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政府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约束、规范、引导、激励、调整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1)建立海岛地区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效果考核机制,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2)在现有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比较成熟的相关的认证标准,开发适宜我国海岛低碳旅游切实可行的开发认证体系,严格按照低碳的标准规定行业标准,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提供现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3)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海岛地区开展低碳旅游试点工作,提供政策、资金上的重点支持,并将其成熟发展经验推向其他海岛地区;(4)提供专项科研资金支持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的科研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旅游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为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5)完善高素质人才培训机制,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9],政府可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并积极引进关于旅游、低碳等发展方面的人才,提供专项资金,对当地社区与旅游企业进行海岛低碳旅游方面知识的培训。

3.2旅游目的地。

3.2.1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旅游者审美、愉悦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者旅游的过程就是追求旅游审美与愉悦的过程。一个好的旅游体验环境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审美与愉悦体验。海岛地区在发展低碳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应该充分的利用海洋、森林和湿地等“高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吸收和中和大气的CO2的含量,营造海岛地区低碳的自然旅游体验环境。海岛地区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当地的旅游企业、旅游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与改造过程中,在保护海岛环境的基础上,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打造低碳的人文旅游体验环境。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就是充分利用海岛各种自然碳汇机制,如海洋、森林、绿地、湿地等,同时利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者中和碳的排放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旅游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达到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的目的。

3.2.2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

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低碳的事物和因素,这些低碳的事物和因素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也可以是人工建立的低碳设施景观,还可以是多样化的综合的低碳旅游产品。海岛地区在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时,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海洋、森林、湿地、湖泊等高自然碳汇资源的旅游价值,可以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者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在充分挖掘自然低碳旅游景观的同时,在不破坏海岛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经过严格技术论证,海岛地区可以建设各类人工低碳旅游吸引物,如低碳的建筑设施、低碳的旅游社区与低碳的旅游港区等。在整合自然与人文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海岛地区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各种低碳旅游活动,如海上冲浪、海钓、潜水等各种体育活动和以疗养为主的康体类旅游活动产品,吸引游客。

3.2.3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指利用各种低碳的材料和低碳技术建造的用于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和专用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的建造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低碳技术和低碳材料的运用;二是,在使用过程中低碳的排放。低碳的旅游设施主要体现在低碳的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海岛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与低碳能源供应设施中。海岛地区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可从几方面考虑:(1)使用电瓶车或者新能源车等交通工具替换传统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能源的车辆,构建低碳的交通道路设施;(2)海岛地区应该严格规范各类宾馆的建设,或者建设时应经过严格的低碳技术论证,海岛旅游住宿设施应该以传统的渔家小院为主;(3)渔家乐或者其他的食宿设施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注意废弃物品的回收工作;(4)海岛地区应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低碳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替代老式的以煤炭或者薪柴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5)发展低碳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海岛各种生活或者生产垃圾可以选择岛内简单回收处理,或者直接运往大陆进行生态低碳处理,应建立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的垃圾桶。

3.3旅游者。

低碳旅游不仅仅应是一种理念,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旅游者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出游过程中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所谓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或者补偿个人旅游碳足迹。在旅游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个人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以旅游交通为例,在跨国旅游活动中,以距离衡量,航空旅游虽然只占17%的旅游行程,却占了54%~75%的旅游碳排放量;而相反,公共汽车交通和铁路虽然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16%,但却只占了1%的碳排放总量。在瑞典,1000km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0g,如果选择航空交通,碳排放量为150kg。

伴随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变暖压力,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在全球兴起,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外出旅游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在海岛旅游开发中,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成为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在开发与保护的对立中,应该倡导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1)在同样条件下应优先选择低碳的旅游景区,学习低碳旅游方式和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并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旅游碳中和;(2)选择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交通工具时,应尽量选择铁路、长途汽车、自行车或者徒步的方式取代高碳排放量的航空与自驾游的交通方式;在旅游景区,交通方式应优先选择徒步、租赁自行车或者乘坐景区提供的电瓶车;(3)由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内陆相比,海岛一般具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呈现多层次的生态种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保护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并抵制各种以野生动植物制成的纪念品;(4)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带有旅游标签的旅游酒店,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以当地的食品为主,节制欲望,力行节约,尽可能的不浪费能源,尽量减少制造太多的垃圾;(5)在进行旅游活动的选择时,旅游者应优先考虑体育、运动、康体类等低碳的体育活动。

4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向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低碳旅游发展方式势必成为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地,谁能率先成功的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坐拥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话语权,谁就能在未来全球化旅游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海岛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其天然碳汇体的发展优势,倡导低碳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模式,降低旅游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好海岛生态环境。低碳开发和发展模式应成为解决海岛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海岛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2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技术理性;低碳经济;社会建构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但也带来更多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精神空虚等诸多风险,引发人们对传统技术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传统技术作为承载工业文明的实现模式和基本手段,忽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技术范式与技术理性受到了普遍质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随之而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对生命健康、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人类社会进入了林左鸣教授所界定的“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中的人的心理满足关注的不仅是物质方面,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效用也是巨大的。如何回应和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清净环境的消费需求,改变传统的高碳排放的技术经济路径,寻求低碳经济的技术理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角,考察低碳技术理性及其现实困境,不仅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物质态需求,还应满足包括精神满足、心理渴望、生态享有等的信息态需求,进而提出低碳技术理性的社会建构路径,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义虚拟经济新范式。

一、低碳技术理性:广义虚拟经济视域下的技术批判

在工业文明时代,技术进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加快对有限的资源能源的开采和消耗速度,大量使用石化资源能源而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暧、能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食品安全等重大社会与环境危机,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后工业或者生态文明时代,要求对传统高碳技术进行理性批判,更加强调面向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的技术诉求,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的低碳技术理性,充分体现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提出的二元价值容介态属性。

(一)工业文明时代的技术理性批判

“理性”(Reasou)一词源自于拉丁文Ration,内涵反复思考、账目算计、理由推演的基本意蕴,彰显依据既定规则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建构。技术理性即对技术实践所实现目标的逻辑反思和深度考量,是技术主体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效用的理性判断。即技术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但一旦被人利用之后,就形成了技术理性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二元价值悖论。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性批判,深刻洞察技术的工具本质及其被资本家利用后形成对工人的剩余价值剥削、社会风险扩大及其对人性的主体地位背离。马尔库塞批判了工业文明时代技术演化的“单向度”人性,即人被技术驾驭后成为工具而非人的目的性存在。技术理性的统治构建了忽视工人主体地位、消除了工人反抗性的异化社会,因而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当技术成为某些人或者阶层等技术主体用以征服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工具时,带来技术主体的有用性而形成对技术客体的主宰、剥削、征服。

工业文明时代的技术范式体现为技术主体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目的在于使技术主体获得更多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财富,其技术理性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人工技术手段将自然界的整体联系“割碎”,从中选择部分有用的材料,再按照人的目的重新组装。而借助传统技术手段的“割碎”和“组装”出的“人工物”,是依据人的意志和文化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逻辑的结果。如人类“高科技”的添加剂、杀虫剂、洗涤剂等“人工物”是从不同物质中选取出来的组装而成之物,技术成为改造自然乃至超越自然平衡的工具,结果Ю醋匀唤绲摹氨ǜ础薄S捎诙哉庑际醯母好嫘в及其产物的自然降解等问题缺乏深刻思考与理性批判,带来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风险,如自然资源耗竭、生态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的非和谐关系等。

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充分显露出技术异化自然属性,即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在造福人类的同时给人类生活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危害现象。技术特别是高碳技术在“成功”地战胜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不免可能带来自然界的报复,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进而形成潜在的技术风险。何谓高碳技术,就是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技术经济模式,这些技术尽管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产物质财富的速度,也加剧了资源能源的耗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人性异化、财富分配不均、社会动荡等风险,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和谐发展。近些年来,中国屡屡发生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大事件,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毒豇豆、瘦肉精、地沟油、镉大米、癌症村、PM2.5爆表等等,这些事件很多均与技术滥用、技术改造以及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保问题等密切相关。传统技术的非人本性逻辑及其负面效应,引起人们高度警惕和理性批判。

(二)生态文明时代的低碳技术理性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形态,反映了长期以来人们社会生活在与自然环境进行联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领域的深刻认识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总结,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即人在获取自然财富的同时应该加强与自然的联系,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修复和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暧、碳排放强度高居不下、雾霾天气频现等诸多发展难题,需要加强传统高碳的技术批判,呼唤低碳的技术选择和构建以低碳技术为主导的合乎理性选择的低碳经济模式。低碳技术是相对于高碳技术而言的,高碳技术与近代工业革命有很大关系,高碳技术是指近代以来以利用石油为主,大量排放碳及其相关物的技术,低碳技术是指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低碳技术的面很广,涉及等多个领域,包括煤利用技术、油气开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低碳技术理性的提出是人类在自我拯救的理性自觉和技术建构中,体现着生态文明时代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诉求与理性选择。

(三)低碳技术理性的二元价值容介态

生态文明时代的低碳技术理性契合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人本性思想。技术理性的无限膨胀造成人与自然间的对立,这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价值观相冲突。由于温室气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限制使用石化原料和人类乱排放行为所导致的,能量获得和使用是通过技术对其现有状态和结构进行改变的,因而需要改变这种传统高碳技术范式,通过低碳的技术转向与选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进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切断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建立低碳型经济模式。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区别高碳技术理性,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的低碳技术理性。技术创新应实现物质态(实物产品开发)与信息态(用户需求分析)相互融合形成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过程。低碳技术理性体现了这种二元价值容介态属性,如图1所示。

从工业文明时代内在的反生态逻辑,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时代内在的生态性、人本性的逻辑,不仅重视物质需求的满足,注重选择低碳技术、资源能源集约、生态环境友好,还强调精神需求满足,注重低碳精神引导、低碳文化浸润、低碳环境与清新空气享有等多维度需求满足,进而实现广义虚拟经济时代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广义虚拟经济强调的低碳技术理性,即改变传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利益的高碳排放型技术逻辑,转变为通过低碳技术创新、转化和应用,重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技术理性,这种技术理性符合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清新空气、自然和谐等领域的强烈需求。

二、扩张与异化::低碳技术理性的现实困境

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家们对技术手段的片面发展进行批判,对由技术理性扩张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进行了审慎的思考,要求人们弘扬技术的合理性。低碳技术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低碳技术理性成为对传统技术批判后的共识,但如何实现以低碳为目标的技术理性选择和经济范式转换?在现实中,特别是在技术主体层面,存在许多的认识误区和非理性选择。对于一项技术创新、应用、转化、推广等整个过程而言,涉及到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的利益,如果被某一主体所主宰和工具化运用,导致人本性的目的性价值缺失,必然导致技术的负面效应。如传统高消耗、高污染、高碳排放的技术演化范式中,仅仅考虑的是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缺乏对其他技术参与主体地位的考量,对公众、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的相关利益被忽略,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等,引发技术非理性扩张和技术异化的现实困境。具体而言,如表1所示,基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与公众等多维主体的考察,低碳技术理性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维度:高碳发展需求与低碳成本投入增加的逻辑困境

政府代表着公共利益,应坚持低碳技术理性,承担避免环境风险、减少能耗、减少污染、减少排放、保护环境保护等公共性职能。但政府因追求GDP增长和政绩考核等目标存在,导致在实际技术运行中难以遵循中立、客观、公共的基本价值理性,引发政府的技术理性扩张与行为异化。如地方政府大量引进高污染产业以便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GDP增长和财政收入,获得较好的政绩和升迁机会,不太重视高碳技术特别是高风险技术及其产业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而低碳技术发展及其低碳转型面临高成本投入、长周期观望、高风险降临等不确定性问题,导致许多政府面临是保持高碳发展以追求GDP过快增长,还是增加低碳投入、制约高碳行为以改善环境治理,存在两难抉择和实现困境。技术发展缺乏政府足够的理性思考,甚至于许多技术风险存在与政府错误的决策行为分不开,如过于追求GDP增长和政绩考核,导致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增加GDP和税收,而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过快的矿产资源开发、廉价的资源性产品获得了微薄的财政税收和短期的经济繁荣,却带来了不可修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矿区地质灾害、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诸多风险。而对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技术应用、低碳产业发展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足够的财政投入,导致低碳技术、低碳产业、环境治理总是让位于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政绩考核需求,难以进行理性、公正的选择。

(二)企业维度:高~的低碳发展风险与廉价的高碳产品的市场环境挤压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发展中,企业是关键性的微观主体,缺乏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及其改造,低碳技术理性的选择以及实现产业低碳转型与优化升级就是一句空话。但企业在进行低碳技术的理性选择中,存在着许多的困境或者博弈行为。一方面,企业选择低碳技术理性面临许多的低碳研发风险。低碳技术选择及其创新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需要落实在具体的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过程中。更高成本、更长周期、更高风险的低碳技术创新往往制约企业理性选择。选择低碳技术,意味着要放弃现有技术工艺流程或者进行自我革命性的改造,而成功与否的风险存在制约了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行为。未来收益能否弥补成本、潜在收益大小以及创新项目成功的难预测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困难等均使企业可能放弃低碳技术创新选择。另一方面,市场较为廉价的高碳技术及其产品存在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挤压和打击了企业的低碳创新信心。消费者更加偏向于廉价的高碳商品,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进一步挤压了低碳技术及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低碳新产品的市场体系没有培育,也没有站稳脚跟,因而在以价格论英雄、以GDP论升迁、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中,低碳技术选择只能处于劣势。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权衡利润、税收、研发投入三者的关系中,自然会选择经济与技术之间的低效率均衡。

(三)科研机构维度:低碳技术的难预测性与急功近利的科研体制带来的困境

科研机构包括高校和各种研究院、研究所,这些机构是低碳科技基础研究、低碳知识生产的重要源泉。科研机构直接参与低碳知识生产、低碳技术研发,与企业合作开展重大低碳技术攻关,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为企业低碳创新能力提升、低碳产品开发等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但科研机构缺乏对技术风险的有效规避,难以确定低碳技术研发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甚至于因利益的追求直接参与高碳技术、高风险技术的生产,不仅没有引导社会走向安定繁荣,相反增加了技术的社会风险。如三聚氰胺、各种食品添加剂、农药化肥等技术或者产品研发,带来了更高的食品安全、生态危机等风险,缺乏对低碳技术、低碳知识的生产与理性选择。许多食品技术、生物技术的研发不无与部分科研工作者谋求私利相关,许多加快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高碳技术研发也离不开部分科研机构的推动。这些风险存在,与科研机构缺乏低碳技术理性、缺乏低碳知识创新、缺乏基本的科研伦理底线相关。

(四)社组织维度:发育不良、力量式微与功能弱化的困境

社会组织在低碳技术理性选择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中介服务角色和知识桥梁作用,为低碳发展提供各种技术、信息、知识的中介服务功能。社会组织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通过开展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以及技术鉴定等业务,沟通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低碳技术及信息流动,实现技术创新各要素间的有效互动的服务体系。现实中,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在低碳技术研发、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技术营销、技术投融资等整个技术链中的服务不够完善,导致低碳技术学习、创新、传播及其产业化应用受阻。社会组织发育不良、组织力量式微难以为低碳技术发展提供完善的功能服务,对低碳技术的推广、传播、应用乃至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均难以产生应有的作用。

(五)社会公众维度:对高碳产品偏爱、污染抵制乏力、低碳参与冷漠的困境

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实际上发挥着市场的方向标作用,消费者行为选择引导企业投资于生产行为。但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则传递错误的市场信号,习惯性的高碳排放、奢侈浪费的面子消费、人情消费、形象工程等制约绿色低碳消费的理性选择。一方面,社会公众对高碳污染行为、高碳产品存在无意识状态,或者有意识无抵制行动,缺乏对自身环境改善的努力和抗争,而且因追求廉价产品倾向于高碳产品,因追求面子和排场倾向于奢侈品和高档包装商品,这直接鼓励了高碳产品生产,挤压了低碳产品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企业高碳排放行为、环境污染行为的熟视无睹、忍受回避实际上纵容了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社会公众对高碳污染行为的集体抵制乏力、参与冷漠以及污染维权受阻等困境存在,也制约了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理性选择。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域下低碳技术理性的社会建构

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需要重视技术创新特别是低碳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中的重要引擎和创新驱动作用,因而需要加强低碳技术理性的社会建构。社会建构论抛弃经验主义所谓的主观客观、映像实体的两分法概念,主张放弃以感觉经验作为试金石的经验方法,提出知识生产主要是在人际互动的社会范畴中形成,是人类社会大背景下的文化历史积淀与知识演化过程。因而社会建构论主张避免经验主义的单一模式缺陷,主张知识放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进行考虑,强调知识生产或行为选择的社会政治意义、道德伦理意义、实践演变意义以及相对于特定社会和历史时期的实用特点。对于低碳技术理性选择而言,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利益和价值需求,既要避免传统高碳技术理性所导致的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非和谐状态,也要避免传统技术理性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高度分割状态,还要避免技术主体被工具化后导致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高度隔离状态,更要避免在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存在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均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缺乏人际互动和共赢互利发展思维,而导致各自为阵、互相残杀的负外部行为。

从社会建构论进行考察,低碳技术理性选择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所提出的人本性、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高度统一性等要求相契合。因而,低碳技术理性的实现路径迫切需要以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为指导,加强多元化利益主体的社会建构。所谓社会建构,就是理性审视其他技术主体地位的存在与否,寻求更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公民以及企业和政府等多元利益主体重视低碳技术及其创新,加强对传统高碳技术的理性批判,重构低碳的技术理性,培育低碳技术理性的社会氛围,进而构建低碳技术的物质态与信息态相融合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结构。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发展仅仅重视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技术发展观进行批判,更加强调理性地对待经济增长与社会心理、技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技术关系的社会建构。换言之,低碳技术理性的选择离不开多主体参与,如表2所示,要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等多维度建构低碳技术理性,共同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合理性与风险性审视,加快传统高碳技术经济模式转变,重视低碳技术创新,降低碳排放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建构政府理性: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低碳技术政策供给

各级政府应树立低碳技术价值观,提高低碳技术认知和低碳知识素养,并研究制定低碳技术规划和低碳产业规划,重视低碳技术创新,重塑低碳技术理性,加快对传统粗放高碳模式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低碳发展理念,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投入和政策引导。从宏观的视野进行战略决策和创新规划,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均能彰显低碳技术理性,重视低碳技术创新与低碳社会发展,在产业规划、政策选择、制度安排等多个方面注重低碳、注重节能、注重减排。第一,转变发展理念,改变GDP为主导的政绩考核体制机制,加强对高碳污染产业的淘汰和改造,重塑政府的公共理性和低碳技术理性。第二,各级政府应该加大低碳创新与发展的资金投入,建立低碳发展基金,用于支撑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项目、低碳环保项目的推进。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业领域的政策供给,制定和完善低碳发展政策,引导资金向低碳技术、低碳产业领域投资。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与扶持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平台建设,尽快组织制定标准和建立促进技术成果转让推广的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低碳经济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国家在低碳技术创新、低碳发展中的国际话语权和经济主导权。第三,政府应该加强对高碳产业的整顿、改造和淘汰,对高碳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技术创新加强监控,避免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降低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风险,进而避免传统高碳技术理性扩张带来的技术异化和社会异化现象。

(二)建构企业理性: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承担低碳社会责任

低碳技术理性具有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所提出的物质态和信息态二元价值容介态属性,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发展是世界潮流,也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重大机遇。尽管目前还存在高碳产品的挤压和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风险,但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国家战略,也是全球企业部门生产的趋势,因此,企业部门必须紧抓低碳发展的市场机遇,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抢占低碳发展的市场先机。企业在低碳技术理性建构中,要改变传统粗放型、高碳型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强对传统粗放型工艺流程、生产模式的改造升级,紧抓低碳发展机遇,加快低碳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创新与改进,进行清洁生产,构建低碳型产品结构,重塑企业低碳形象和低碳竞争力,主动承担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大力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绿色技术项目研发,建立低碳合作创新的长效机制。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微观主体,要坚持低碳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高度结合,主动改造传统高能耗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含量,以低碳技术理性改变企业发展方式和产品形象,以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品牌赢得市场发展机遇和经济主导权。

(三)建科研机构理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低碳技术价值观,增加低碳知识供给

科研机构要秉承社会正义、追求真理、实现人类和谐发展的技术理性,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奋斗目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知识生产。第一,科研机构包括大学和各类研究院所应该重视低碳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和低碳科学知识创新与生产,重视低碳领域的基础研究,为解决人类社会的重大环保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为低碳技术创新、转化、应用提供科技支撑。第二,要发挥科研机构的智力服务和科技咨询的社会功能,主动参与政府决策、企业研发与生产、社会建设与发展等各个领域中,以低碳的科学知识普及、低碳科技知识传播、低碳技术转化、低碳人才培养为抓手,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重塑低碳技术理性,重视低碳、参与低碳、发展低碳,进而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低碳型技术社会献计献策。第三,重塑科研机构及其科研工作者的低碳技术理性,永葆追求真理、维护和平、保障安全的学术理性和道德底线,坚决杜绝危害人类安全的各类实验和研发,坚决反对和打击各类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食品添加剂、转基因等高风险的技术活动,维护科研理性的良好环境。

(四)建构社会组织理性:培育低碳技术服务组织,提高低碳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益

社会组织应发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第三部门功能,在引导低碳技术理性选择、拒绝和抵制高碳污染行为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加强低碳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交流、技术经纪、信息服务、人才培训、金融中介、物流系统等中介组织发展,培育面向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社会建设的会计、法律、成果评估、产权界定等服务组织,为低碳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资源等服务。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类中介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采取多种传播渠道、组织形式和合作方式向社会和公众宣传低碳理念,提高绿色、低碳、生态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引导和培育社会的低碳技术理性,充分发挥监督、辅助、支持、协调等中介组织。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3

关键词:低碳;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涉及输入与输出等多个系统,涉及技术、资金、信息、人力以及物流等众多内容,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和生产力水平,降低农业成本和农业劳动力投入等。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和落后现象较为严重,与全国当前所推行的低碳化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偏离,因此,全国农业低碳化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一、低碳农业机械化及农业机械低碳化

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低碳农业的机械化,即“农业机械在全面实现节约化、低碳化设计及制造、使用与更新废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国情的新型农机化发展模式与推广体系,通过农机作业委托、农机互助共享等方式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农机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力争用最低的农机总投入和装备水平获得最大的农机化产出效益。”[1]二是农业机械低碳化,淘汰微小型、单一功能技术落后的农机具,使农业机械逐步实现低碳化。

二、实现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的措施

1、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

目前,全国农机市场由于竞争秩序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企业在产品竞争力和利润的提高上,过于重视农机性能与价格,而忽略低碳化要求,因此,农机的制造与使用都会有大量污染物产生。生态设计出于全生命周期考虑,在产品设计和开发全部阶段考虑环境因素,再对设计方向作决策,既降低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环境,又为企业减少了成本和潜在责任风险。绿色制造将环境因素和资源效益全部纳入到机械全生命周期中,力求达到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协调企业的经济视察地效益。

2、清洁生产

农业机械化的清洁生产,即农业机械在设计、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保持低碳化标准,把农机和农艺有效结合在一起,使耕作方式大幅提升、新型能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推动农业生产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农业产品生长环境。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量和有毒物质的排放量,从源头上保持低碳化。第二,强化对农机生产的清洁生产控制,严格管理产地环境,创新、优化工艺以降低毒害废弃物的排放。第三,控制好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与再利用,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做好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工作,确保农机产品产地全过程的清洁与安全。

3、农业机械使用过程的低碳化

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毒害气体的排放是农业机械低碳化和低碳农业机械化的一大阻碍。农村有大量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加大对生物燃油改动机的研究与利用、提高燃料使用性能、降低碳含量的排放量是低碳化的重要环节。如秸秆用途的多样化,加大对秸秆发酵制沼气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使沼气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改动机燃料的功能。在农业机械的使用中要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农机单位作业面积能耗[2]。

4、建立农业机械化全程碳排放标准体系

农机具的使用和保养的不合理性,对于能耗以及碳排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对农业机械碳排放等技术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是确保生命周期农机具低碳化的重要环节。根据动态监测数据及时淘汰或更换能耗较高的农机具,确保农业机械始终保持较好的技术状态。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与产出所涉及的资源和能耗进行对比,建立科学的模型,对农机具碳排放进行测度,综合分析投入产出比,根据全程测度数据分析碳排放变化规律。或者采取农业机械化生产模拟技术,对于可能的碳排放数据进行评估,对于各个环节的农机使用及碳排放进行对比,找出可以提高的环节,从技术上有效推动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

5、合理使用农机具进行农业耕作

首先,在农机具使用上要避免一专多能,根据不同作物选用不同农具[3]。根据农耕环境选择农机具,达到收割彻底性和播种均匀性等效果。其次,根据农机功率和性能的一致性合理搭配轻重型农机具,使设备效率更大化,从而降低机械能耗。最后,要重视对农机具的维护、保养和报废,农机具的保养、维护既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功耗及碳排放的有效方式,要避免农机具在过度劳损状态下使用。农机具的报废要及时,对于技术落后、能耗高、使用时间超期以及碳排放较多的老旧农机,要及时报废,提高农民对先进农机的使用意识和习惯,逐步以先进技术替代落后技术。

三、结语

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当前发展较为落后的行业之一,尤其以农业机械化的问题更为复杂。由于全国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最大推动力。但全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在低碳化方面发展严重不足,农机具的技术性、环保性、安全性、可持续性都存在极大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技术人员、农业劳作者、市场等各方协作,才能真正做到低碳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低碳化。

作者:李军单位:山东日照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参考文献

[1]杨印生,舒坤良.低碳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低碳化[J].农机化研究,2015(2):6-9.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4

摘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充分加大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本文重点谈谈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必要性;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之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意识;对策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不断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使之在日常行为中注意减少CO2的排放,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一是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三是要充分发挥社团在公民节能环保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1.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但是低碳经济作为单独概念并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1.2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依托。有关专家指出,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这不仅意味着低碳经济要在生产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由此可见,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当代环境资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日常活动的正当结果,这已经基本成为了人类的共识。

2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公众参与度,实现共同低碳当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建低碳型社会,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人作为主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公众是否积极参与节能环保行动以及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如何,将最终决定着低碳经济推行的实际效果,从而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节能环保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务,我们每个人理应承担起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积极参与到节能环保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有效推行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条件。

3提高公民节能环保意识之对策研究

3.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当前社会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仍不足,对能源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较弱,公民节能习惯还未养成。所以,必须通过广泛地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自觉实践低碳生产和生活。

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在国外,许多城市、企业十分重视媒体对节能的宣传教育。加拿大渥太华就专门办了一份报纸吝啬家日报,专登宣传小气有理、为人们节约过日子提供具体办法的文章,提倡吝啬不是没有面子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不断刷新。

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优秀做法,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使社会公众了解中国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节能环保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尽量拉近节能环保与民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要加大普及节能知识的力度,充分利用特殊时日开展活动。

3.2转变思想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从目前来看,中国公众的低碳意识还比较薄弱,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养成。据科学家测算,一个人的日常起居每年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足足可以充满三个热气球。可见,公众生活方式健康、环保与否对于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多么重要。

3.3哥本哈根大会直接向我们提出了未来现代而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型的责任,让这场运动从自己家中发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2008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公开报告对个人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具体意见,这对我们形成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有着指导意义。

3.4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众所周知,二战以后,消费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流行,这对中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消费主义是一种超过正常需要的浪费式、资源透支型的消费,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大量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消费主义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造成了自然力的严重不和谐。因此,转变消费主义的思想观念,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们要优化消费结构,提倡5S消费原则。和谐的消费观念是生态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化消费结构是为了将人类的消费行为控制在大自然可承载的能力之内,实现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5

关键词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生态责任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0)12-004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09

21世纪是实现绿色革命和低碳发展、建立生态文明的时代,发展低碳农业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责任和挑战。化石燃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水资源问题及燃料、能源问题都将对粮食安全具有威胁;同时,农业本身也是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因此,如何固碳减排,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从实际来看,我国地域辽阔,农业人口比例高,资源相对短缺,气候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如何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农业生态资本存量,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低碳农业研究文献回顾

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全球气候环境;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即UNFCCC);1997年,《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减量化减排指标。2003年,英国发表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6年,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呼吁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2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1]。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此次会议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

低碳经济不仅要求环保、节能减排,在更深层次上它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然而,目前人们谈到低碳经济,大都是讲工业、城市低碳经济,而对农业、农村低碳经济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相对较少。翁伯琦等指出,低碳农业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刘英认为,发展低碳农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既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又能有效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结合江苏的区位优势,李德新指出江苏应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建立有江苏特色的低碳农业新模式。针对淮北市当前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张天林、张星对淮北市低碳农业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认为发展低碳农业要营造氛围、加大政策扶持和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试点示范作用等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翁伯琦、雷锦桂等在总结和分析农田秸秆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框架下秸秆菌业的内涵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秸秆菌业发展的循环模式与低碳农业模式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开拓发展区域低碳农业的设想与若干对策和建议。康殿邦根据凤台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发展农村低碳经济,需要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低碳农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更是对发展绿色农业的一种创新。目前,低碳农业的相关研究还比较零散,对低碳农业的科学内涵、发展路径与政策选择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本文拟从生态学角度,对低碳农业的内涵、发展目标与原则、发展机制及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做简要分析。

2低碳农业的生态学内涵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特别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作用,对外界的干扰进行内部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2]。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循环,其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流动。整个碳循环过程CO2的固定速度与生成速度应保持平衡,大致相等,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开采化石燃料,极大地加快了CO2的生成速度,打破了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导致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长,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

农业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的子系统,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并按人类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系[2]。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反刍动物消化、动物粪便厌氧分解、水稻生产过程中CH4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农业土壤施肥(包括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使用)排放的N2O;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农业废弃物的燃烧也是CH4和N2O的主要排放源[3]。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条件,生物多样性越高,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受到破坏[2]。从这一角度看,低碳农业的发展就是要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碳循环的速率平衡,通过采用高新低碳农业技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低碳农业发展要树立系统观和大农业观,不仅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营销和消费等环节,还包括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农村能源的高效使用,以及对农业物种的保护及其生存环境的改善,它涵盖农业生产行为、城乡居民生活、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4]。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低碳农业发展要尽可能地减少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3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目标与原则

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和模式的一个方向。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降能节约。低碳农业发展目的就是要减少农业和农村经营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遵循基本生态原则,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1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目标

农业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水和大气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低碳农业具有广泛性,它不仅体现在农业投入方面,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消费和综合利用等环节均具有可操作性。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以发展为基本前提,在低碳农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生态效益体现为低碳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与农业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体现为低碳农业的持续发展,社会效益体现为社会公平。发展、公平、协调的相互统一是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把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概括为低碳农业发展的持续性、低碳农业发展的协调性、低碳农业发展的公平性三个方面。换言之,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即: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生态发展持续性,低碳农业生态发展协调性,低碳农业生态发展公平性},可用图1直观表示。

图1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Fig.1Thegoa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

lawcarbonagriculture

3.2低碳农业的生态发展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或恢复其生产率的能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生产、生活方式,在农业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确定农业经营活动的消耗标准。这里的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能超越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排放的废弃物必须控制在农业生态环境容量范围内,保持一个不变或增加的农业生态资本存量,对农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就是对农业生产力的保护和发展[5]。

(2)公平性原则。低碳农业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当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足的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仍处于饥饿的生死线上,然而这些国家却还在将自己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出,仅仅为换回少量的廉价生活物资,这样是不可能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食物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各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基础条件―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权利[6]。

(3)有序利用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先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碳农业发展要从我国各地的实际出发。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社会经济尚处在落后状况,农业生态环境也正处于逐步恶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为低碳农业发展积累资源资本、技术支持及管理经验[7]。

(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大力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控制不合理的农业生态资源开发活动,保护好水、土地、草原和水生生物等农业资源和动植物野生种质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实现农业低碳化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8]。

4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修复补偿机制

低碳农业发展需要遵循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一般规律和原理,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通过农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多种机制,确保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1农业生态保护机制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农业自然再生产必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其过程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载体。一方面,农业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类又是农业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主体。耕地减少,人口剧增,农业碳源增加,这些全球共性的问题,既使农业生态系统容量的压力越来越大,又给低碳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物质、能量、信息,并把从农业生态系统中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进行多次开发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向农业生态系统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一旦超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力范围,就会引起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影响农业生产,危及人类粮食安全。因此,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减少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健全农业生态保护机制。要坚持整体部署与互助协作、总体规划与因地制宜、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强调科学技术在低碳农业发展和农业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应用绿色农药、绿色肥料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4.2农业生态修复机制

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反馈机制使其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即农业生态系统在受到不超过生态阈值的外界干扰后,仍然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或偏离生态平衡后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原始状态。如果温室气体超过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受损的系统就不能自然恢复到其初始稳定状态,需要人为调节和修复;否则,将长期处于受损状态。一个恢复过来的农业生态系统,应该是保护了足够的农业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在没有外来力量时也能够继续自己的发展,并维持自己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它能够表现出对正常环境胁迫和干扰的弹性适应,并能够与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9]。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要求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的作用,根据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接受的原则,使受害或退化的农业生态系统重新获得健康并有益于农业经营活动。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原则应该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遵循两个模式和途径:第一,农业生态系统受损没有超负荷并在可逆的情况下,压力和干扰被去除后,修复可以在自然过程中发生。第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受损超负荷,并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依靠自然力已很难或不可能使系统修复到初始状态,必须依靠人为干扰措施,才能使其发生逆转。受损或退化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可采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

4.3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低碳农业倡导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手段,推行清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的生产投入品,要求使用可更新资源、可自然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原材料,保障人体健康和农业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其生产过程表现出典型的正外部性特征。低碳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同时,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在保证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安全、营养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其提供的绿色农产品和环境功能服务具备公共产品的一般属性。低碳农业的多功能整合决定了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多元化,通过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途径,提供有形和无形的生态服务,其生态服务价值集中体现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发展等诸方面。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是对低碳农业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支付补偿费用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向低碳农业经营者支付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发展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激励人们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方式,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目的,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要求明确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通过恰当的补偿方式和途径,构建完整的补偿网络体系。

5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

尽快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当务之急。如何制定低碳农业的发展政策,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越来越成为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重点考虑的领域之一。因此,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从国家法律法规高度,逐步建立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

5.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

促进农业低碳化发展,首先要强化农业经营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要强化各级农业部门领导者的生态责任与环境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方面的宣传教育。其次,要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进行有效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型低碳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农村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和重大举措,公众要全程参与监督,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投诉渠道,积极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积极支持农村绿色低碳社区、绿色低碳学校创建活动,支持和引导生态环保社团和志愿者开展各种下乡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低碳理念,积极倡导农业生态文明,鼓励农村低碳绿色消费,普及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相关知识。再次,要塑造政府的生态服务理念。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使生态服务的执政理念变成政府的行为指南之一,并在实际中内化为其价值观念与精神动力,政府的行政理念应该从传统的“单一经济发展理念”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效率和公平理念”向绿色经济时代的“生态经济效率、公平和生态理念”转变,从政府的“环境监管理念”向“生态服务理念”和“生态责任理念”的生态化转变。在低碳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要特别重视在政府领导者层面倡导生态服务理念,建立领导干部的环保绩效观,将环保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硬指标[10]。

5.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低碳农业高效发展

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履行政府的生态责任,加强生态产业创新,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农村绿色经济体系,特别要重视绿色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低碳农业模式,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积极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建立健全新农村的绿色农业体系。低碳农业最主要的本质是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生活的碳排放,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发展低碳高效农业的政策引导和示范[10],创新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推动集中生产、经营,提高效能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在相关方面给予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和科技指导。

5.3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打造循环产业链

过剩的化肥生产与施用是我国农业丧失碳汇作用而成为碳源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通过光合作用碳被作物吸收,再埋到地下。农业不光不排放碳,而且还固定碳。然而,这样的碳汇作用在过量使用化肥后被破坏了,使得整个农业排放性质改变,由碳汇变为碳源。过量施用化肥所产生的氮氧化物每公斤对增温的影响大约是CO2的298倍,化肥过量生产中使用的煤炭等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大量排放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要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重视对低碳农业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包括能源、环境、建筑结构、给排水、绿地等碳减排与扩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在农业领域多推行低碳技术。第一,提升粮食核心产区的低碳农业基础建设。加大整合力度,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为加快现代低碳农业发展打好基础。第二,加强培育适应低碳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大力推动农作制度创新,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第三,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碳含量。如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等。第四,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4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品质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部分地区,由于不合理和过量使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农业源的污染问题,要按照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用发展和引导的办法来解决。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农业部门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从今后的努力方向来看,一是要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主要是要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发展户用沼气,支持大中城市郊区重要的水源地等区域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的沼气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二是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主要是扩大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范围,建设家园、田园的清洁设施,积极推进散养户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其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第三,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在巩固现有2498个县(场)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作物种类,提高技术到位率。同时,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产品,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实用技术,提高农药的使用率。

5.5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发展低碳农业,要发展乡村新能源,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如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热水需要。建设“低碳”生态乡村,是农村发展的金钥匙。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增加收入,实现农业低碳化。我国西部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最适宜大量推广太阳能灶,这样可大大减少因燃柴(草、木)、燃气、燃煤而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对农村购买太阳能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同时,大力扶持太阳能灶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以满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灶的需求。此外,普遍推广沼气技术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农副业剩余物,提高秸秆低碳化利用。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亿吨,其中一半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要重点进行秸秆低碳化利用“三位一体”成套技术与设备研究与开发。选取粮食核心产区进行低碳农业可再生能源与节能工程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应用。

6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发展”模式成为全球热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推行以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大力进行“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并在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诸方面做出重大政策调整,以抢占市场先机和产业制高点。在低碳发展的争夺战中,中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极大的挑战。“高碳农业”模式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生态资本的可持续利用,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闰、通过农业措施来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理论指导、目标定位、技术路线、实现途径与政策安排等方面加强研究与探索,以促进农业碳汇功能的最大发挥,最大程度地抑制其碳源功能,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志伟,刘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省域竞争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4):69-78.[HuZhiyong,LiuYong.ProvincialCompetitionResearchfromthe

PerspectiveofLowCarbonEconomy[J].ChinaIndustrialEconomy.2010,(4):69-78.]

[2]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267-268,38-9.[CaoCougui.Ecologyoverview[M].Beijing:HigherEducationPress,2002:7,267-268,38-39.]

[3]林而达.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LinErda.

ClimateChangeandAgricult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M]Beijing:BeijingPress,2001.]

[4]严立冬,崔元锋.绿色农业概念的经济学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40-43.[YanLidong,CuiYuanfen.EconomicsScrutinyofGreen

AgricultureConcept[J].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c,2009,9(3):40-43.]

[5]刘志文.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9.[LiuZhiwen.EcologicalEconomyandAgri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hina'sWesternDevelopmentProgram[M].Beijing: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Press,2005:19.]

[6]蔺丰奇.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29.[Lin

Fengqi.ResearchofR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Problems[M].Beijing:ChinaMarketPress,2006:29.]

[7]高旺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8.[GaoWangsheng.TheoryandPolicyofChinasAgricultureSustainableDevelopment[M].Beijing:ChinaAgriculturePress,2002:28.]

[8]严立冬,刘新勇,孟慧君,罗昆.绿色农业生态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6-377.[YanLidong,LiuXinyong,MengHuijun,LuoKun.TheoryofGreenAgricultureEcologicalDevelopment[M].Beijing:PeoplesPress,2008:376-377.]

[9]孙书存,包维楷.恢复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SunShucun,BaoWeikai.Restorationecology[M].Beijing:ChemicalIndustryPress,2005:3.]

[10]严立冬,邓远建,张亦工.论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生态责任[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4):104-107.[YanLidong,DengYuanjian,ZhangYigong.ConcerningofGovernmentsEcologyResponsibilityinNewRuralAreaConstruction[J].Journalof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2008,28(4):104-107.]

ResearchonDevelopmentofLowcarbonAgriculturefromtheAngleofEcology

YANLidong1DENGYuanjian2QUZhiguang2

(1.SchoolofBusinessandAdministration,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Hubei430073,China;2.EconomicsSchool,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WuhanHubei430073,China)

AbstractAgriculturallowcarbonizationdevelopmentisthemost

importantcomponentoflowcarboneconomyandsocialdevelopment.Lowcarbonagricultureistheinnovationpattern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anditsfundamentaltaskissavingenergy,reducingcarbonemissionsofagricultureandruralproductionandliving,inordertomaintainthebalanceofecosystemofagriculturecarboncyclerateandbiodiversity.Basedonthelowcarbondevelopmentbackground,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relatedtoformingtheviewofecologywiththemethodofinterdisciplinaryandtheoryanalysis.Lowcarbonagricultureisa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patternthebeneficialtoenvironmentprotection,thesafetyofagricultureproductsbothinqualityandquantityandalsosustainabledevelopment.Lowcarbonagriculturaldevelopmentshouldsetthegoalofdurance,coordinationandfairness,adheretotheprincipleofsustainability,equality,orderlyuseprincipleandenergyconservation,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调整法律路径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正日益严重,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和谐的发展模式是目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此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日渐将低碳标签作为新型技术壁垒,用以当作扼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新手段。在此层面上,低碳经济已经从单纯的环境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进而演化为现实的法律问题。2008年11月,以对抗全球气候变暖为由,欧盟法案将国际航空领域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立法并于2012年起实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要想从根本上摆脱低碳经济时代的裹挟,在新的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得话语权,我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关键在于如何从法律层面构建本国具有防火墙功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规则。

低碳经济法律调整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阶段的对立统一性

低碳经济和“发展权”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限制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这不可避免地会使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进而挤压我国的“发展空间”。同时,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制还有利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嫁其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本,各种针对我国产品和服务的绿色贸易壁垒会接踵而至。这些都会激化发展低碳经济与现实高碳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冲突,使低碳经济发展偏离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法的立法价值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在国际层面上国与国之间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所带来的公平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尽管我国的碳排放仍属于生存型排放,理论上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但自2006年开始,我国60亿吨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无疑将在未来招致各国的诘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保持经济增长和减排的双重难题。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强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与环保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在面对低碳经济对现有经济发展速度的冲击时,更要充分认识并利用低碳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将发展经济的注意力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才能使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次大的制度调整和秩序重构,要协调实现公平与发展这一重要价值目的,毫无例外地需要依靠具有特殊功能和效用的法律调整手段来平衡与协调,由法律来引导和保障其发展的方向。

(二)法律规制的导向性和强制性

首先,法是人们赖以做出或者不做出某种行为的尺度。它通过调整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判断,进而利导人们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影响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相较于传统经济,尽管有着显著的新属性、新特征,但低碳经济关系中主体利益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低碳经济的实现必然要求相应的权利享受和相应的义务承担。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人类活动进行干预和协调就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立面(高碳经济)的法律规制。同时,低碳经济各相关主体在高投入之后所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也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法律的公平调整。如同其他环境关系一样,低碳经济仍然是一种需要法律调整,需要法律保障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其次,法律作为一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其所体现出来的权威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其他规范系统所不及的。低碳经济的实施是对现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以牺牲现有的经济利益来谋求人类的长远利益,单靠政府出台的一些规划、政策进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巨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高成本和发展速度的减缓不可避免地会对低碳经济的继续推广带来障碍,当其他社会规范无法应对新生经济模式时,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将对低碳经济发展有利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其发展推动力就显得尤为必要,有利于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

(三)落实公约的现实需要性

2009年9月22日,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时候提出,中国在2022年单位GDP的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的时候显著降低。这不仅表达了我国政府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经济低碳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尽管在2012年之前中国没有减排责任,但是基于经济发展和低碳减排之间强烈的对冲性,如果没有一个强制性的法律约束机制,各个生产部门不可能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而损害自己现实的利益,将公约的减排任务公平合理地分配下来将是低碳经济法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西方等发达国家在已有低碳经济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在试图占领下一轮低碳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高点,而他们一些先进的制度在我国尚未得到确认,国际公约的本土化也是我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路径

作为一种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阶段,低碳经济仅靠人们观念的转变、道德的教育和行政的强制是不够的,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以及执法人员基于利益的考虑,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削减现有政策、法律的实施效果,妨碍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手段和激励机制,发挥法律行为调整的功能优势,有效改变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才能实现。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度,但是,低碳经济内涵的多层次性和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的针对性,对低碳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法规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不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一)国家中长期环境政策的法律体系化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改善环境和提高发展质量的政策和规划,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白皮书等,和《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循环经济法》等性质相近的法律,这些不同的政策、法律规范在实践中普遍还存在着在调整范围、调整力度、调整内容等方面进行完善的必要。

1.为适应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将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根本法层面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原则性规定。制定科学的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战略目标、核心要求和实现方式,并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作为低碳经济的助推器,以立法来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快速减碳,这是低碳经济能够发展起来的坚强后盾及必由之路。

2.为确保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得以实施,坚持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制定一部能指导和统帅其他法律的纲领性质的《低碳经济促进法》,使得能源、建筑、交通等细分低碳经济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内容上围绕人的“环境权”、“发展权”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权利义务,设置相应的违法责任,和其他低碳法律一起共同构成引导我国经济合理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措施。

3.将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能源危机作为立法目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或修改低碳经济专项法律法规以及实施细则,尤其要进一步强化制定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实施细则,对不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律及时修订与增补,形成符合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法制保障体系。如《煤炭法》、《电力法》的修订要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可再生能源法》应当在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低碳能源方面有所作为,《政府采购法》应完善对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的导向和制度设计。以实现在能源、环境、消费、建筑、交通等领域中的低碳经济立法工作转型,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最终形成以低碳经济基本法为纲领、以相关部门法律为主干、以配套实施规则为支撑,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完备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二)法律规制激励功能的完善化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指出的那样:碳配额交易和减排融资是将来很重要的话题,也将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各部法律应综合财税、金融及其他激励和奖励措施等多种优惠政策来刺激企业提高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低碳经济激励功能的发挥。

1.碳金融法律制度。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目前,我国低碳金融法制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以支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发展为主要宗旨的低碳金融立法,有关环境金融规范大多数表现为部门规章和政策性规范。

近年来,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节能环保行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低碳行业具有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很多商业银行又将此视为风险,不愿涉足其中。在碳金融法律制度的构建方面,可以借鉴一直秉持“绿色金融”理念的兴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一些政府性金融机构在融资模式、客户营销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有益探索,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合理的碳金融法律机制,加强和改进节能环保的金融服务工作来破解融资难问题:一是促进金融市场机制的立法化,为利用金融手段促进节能环保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二是在依靠政策性银行进行扶持的同时,应不断完善法律监管体系,降低行业风险,提高回报率,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低碳领域;三是完善低碳金融长效激励机制,加强引导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从制度层面发展环境金融产品,并加强外部监督和约束,提高融资效率,增加信贷的安全性。只有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法律制度,才能发挥金融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杠杆作用,使我国低碳金融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碳税制度。碳税是通过直接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征税来校正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损失,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即通过市场价格作用在促进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又可以提升清洁能源的竞争力,从而抑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需求,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近年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碳关税无疑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绿色壁垒”,国家间碳关税的征收在将一部分财富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到了发达国家的同时,却缺乏合理的反馈、补偿机制来对发展中国家给予资金帮助,这明显违背了公平发展的原则。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了边境调节税,也称“碳关税”制度。根据资料显示,按照美国方案,我国四大能源密集型产业部门每年为此需支付22.53亿美元。碳关税的征收无疑会成为我国出口企业的巨大负担和威胁。相反,根据双重征税违反WTO协议的原则,如果我国率先征收了碳税,就可以有效防止美国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样税收就能保留在国内,可以用来减免其他有关税收,或者对低碳技术进行投资,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由此可见,构建我国碳税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在碳税的立法理念上,碳税制度的设计应以立足国情,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激励与限制并重的机制,在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将税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让碳税在我国的现实社会经济框架下切实可行。在具体的实施中则可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征收环节、确定纳税人和征税对象。根据国外大多是在最终使用环节征收碳税的经验和我国消费税是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实际,从减少征管成本的角度出发,碳税可以放在生产环节征收。纳税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二,合理设计计税依据。由于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征税对象在技术上不便于操作,而石化燃料的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总排放量的65%-85%,因此,碳税的计税依据可以根据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按照含碳量设计税率进行征收。

第三,科学设置税率。我国碳税税率方面适宜在开征初期实施低税率,同时调整目前税制结构,适当降低其他税种的税率,避免双重征税,以避免对经济运行、企业竞争力造成大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减小社会阻力。另外,税率的设置应该体现差异化,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二氧化碳的含量设置相应的差别税率,但同时又做好对恶意逃税风险的防范。

第四,税收优惠、专款专用。基于社会公平,应建立完善的减免机制和返还机制,实施税收优惠,避免对能源密集型行业造成过大冲击,保护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碳税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实施公平分配,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将其用于对超额完成减排指标的企业、使用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的奖励,或对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

3.碳排放交易制度。碳交易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的平台。从科斯定理中引申出来的排放权交易,主张通过界定和完善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使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进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优配置。其基本原理就是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买卖,从而实现双方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正式生效和实施后,为国际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交易市场的创建提供了法律基础。2005-2008年,碳交易涉及近1.2万个工业温室气体排放实体,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增长了126.6%,碳交易量年均增长了59.5%,这个新兴的市场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虽已明确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但是于2008年起相继建立的上海、北京等交易所其主营业务只是进行节能减排技术转让和国内排污权交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交易。不难看出,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形式,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基本目标、交易主体及其权利义务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将其作为我国一项环境基本法律制度加以确定,以确保碳交易市场体制的健康成长和运行。

整合现有环境交易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在科学的环境监测标准下,统一制定政策标准、交易规则、具体程序等,实施规范化的管理、调控和监督,避免出现无序竞争。

建立统一的碳排放许可证制度,严格确定碳排放交易的主体。加强对出售指标者的环境监测和监督,避免非法的企业交易主体从事不法交易,从中攫取不法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环境的保护。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容量对地区碳排放的总量目标进行设置,配额进行合理分配。同时通过拍卖、招标、无偿分配以及回购与收回方式进行总量指标的调整与再分配。

强化完善政府对碳排放交易的监管。明确管理主体、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管理程序,法律责任,形成对市场公平交易的有利保障。对于破坏交易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维护市场秩序。对积极出售碳排放权的企业给以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三)促进国际法律合作并增强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为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借“绿色壁垒”之名实施贸易保护的事例屡见不鲜,由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得不面临的挑战。由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未能形成广泛而紧密的联盟,使得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声音仍然微弱,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利益,我们理应在国际气候合作中有所作为。

1.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承担一定碳减排义务为代价,提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筹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企业和商品赢得较好的准入条件,为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巩固并发展国际低碳合作的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我国应主动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督促发达国家积极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及相关国际协定的规定,加快通过具有全球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公约,为全球低碳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3.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中引进、吸收和消化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根据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进行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国家之间低碳经济发展的合作方式,规避相关法律风险,协调处理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低碳经济整体有效运转的机制。

4.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找共识,结成同盟,携手推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通过协商促成碳关税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为发达国家借“绿色壁垒”之名实施贸易保护扫清障碍,公平地参加国际贸易竞争。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立法的效率价值折射出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追求。顺应时代趋势,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秦文展.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体系研究.大众科技,2012(2)

2.张冉.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法制与社会,201l(31)

3.爱蒂丝·布郎·魏伊丝著.汪劲译.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法律出版社,2000

4.吕世伦著.法理的积淀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01

5.陈小娇.低碳经济的法律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3,2011

6.陈慈阳.环境法总论(第二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

7.张坤民等.低碳发展论(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7

低碳营销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性。研究探讨低碳营销的特性,有助于解析我国低碳营销的行为,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低碳营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低碳营销具有道德性。道德性是低碳营销的第一特性,保护环境、关注重大气候环保利益、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是低碳营销的发展宗旨,由此可见,低碳营销是基于道德基础上的发展理念,是以道德需要为特点的商业营销活动。

其次,低碳营销具有超前性。我国现阶段仍处于以实现全民小康生活水平为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在日常消费习惯及现有生活物质的选择上,我国多数民众仍处于以满足日常生活为主导的消费观念,低碳消费理念对于现实中国社会具有超前性,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也使得低碳营销具有了抢占未来商业市场的先机。

第三,低碳营销具有宣传教育性。低碳营销作为一个新概念,是对传统生产和固有消费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低碳营销有着与政府一起承担社会宣传教育、转变人们消费理念的必然性。

第四,低碳营销具有紧迫性。从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看,一个企业抢占了低碳经济的先机就意味着抢占了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国内的品牌和商业若不积极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将会被国外的低碳营销机制抢占市场先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我国经济竞争力。

最后,低碳营销具有科技性。科学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低碳营销中的碳足迹和碳排放量等需要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精确的计算,另外,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等低碳营销模式的建立和创新都需要运用到现代科技的成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必将会成为我国经济舞台上的主角。我国企业要认清低碳营销行为的特性,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改革低碳营销模式,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抢占市场先机,在低碳营销的市场实践中提升竞争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赢。

2.低碳营销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联系。低碳营销既是低碳产品的出口又是低碳生活的入口,在低碳战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经济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些国外低碳营销机制已经开始深入到我国市场,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有效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我国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2.1宣扬低碳理念推进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和技术应用的竞争是低碳时代竞争的核心,科学技术创新是低碳营销的基本保障。低碳产品的发展、能源节约、资源可再生利用、高效能低碳产品的开发等等都需要借助科技创新手段才能实现,由此可见,低碳技术是低碳营销实施的基本物质保证。企业要牢固树立低碳理念,才能够对低碳营销进行有效指导。企业应该对低碳消费市场加以关注并深入研究,综合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积极开发并推广低碳产品,另外,企业应该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营销之路,立足于满足市场低碳需求的发展理念,将企业、社会、消费者三者的利益有机结合,有效的将低碳理念引入营销体系当中,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低污染、高效能、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促进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2建立法规制度完善发展模式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的良好健康运行需要完善健全的法制环境作为保障。低碳营销模式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构建和完善低碳营销相关的外部客观环境。无论是英国的《可再生能源义务》,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意大利的“绿色证书”、“白色证书”制度、能源一揽子计划,丹麦建立的绿色能源发展模式等都为该国的低碳营销创建了良好的体制保障。相比之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还不够完善,从这个角度看,非营利组织的有助于引导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的生活理念,有助于援助企业贯彻执行专业化的低碳营销模式,构建一个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到消费的低碳经济体系。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下,我国尤其要注重低碳营销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构建健全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制度体系,才能有序、平稳、快速地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

2.3转变个人方式倡导低碳消费

消费者是营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有助于促进营销活动进一步开展,低碳营销亦是如此,消费者的热情和兴趣,直接影响着低碳营销活动进行的效应与效益。可以说,低碳消费是实施低碳营销的决定驱动力。在日常生活中,低碳消费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购置节能灯、以绿色环保购物袋取代塑料袋、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用具、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而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购买过度包装过于奢华的商品以及低碳生活网站的建立等等。低碳消费作为一种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正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意识和观念上为低碳生活指引了方向,为科学的低碳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将会取代传统的消费模式。由此可见,转变个人的消费方式,倡导个人低碳消费,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4借非营利组织引导绿色营销

引导绿色营销可以借助非盈利组织的力量,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宣传推广工作,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立足点,充分宣传和推广低碳营销的理念。非营利组织一般均以绿色营销为指导,以强化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为目标,在任何类型的公共服务以及产品的设计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共群体的长久利益。从这个角度看,非营利组织的有助于引导消费者树立低碳消费的生活理念,有助于援助企业贯彻执行专业化的低碳营销模式,构建一个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到消费的低碳经济体系,使低碳营销模式的独特之处深入消费者和企业的观念中,促使其在生活和生产中自觉自愿地选择低碳产品,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3.结语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1篇8

女性是改变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影响者

低碳生活专属英文词“low-carbonlife”,意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对于这个名词,老百姓并不陌生,但却总觉得跟自己“搭不上边儿”。据统计,目前国内每户家庭日常生活中,有近40%属于不必要的资源耗费;因为多台电器同时开、电源不及时切断、冰箱不除霜、忘记关水龙头……这些不低碳的生活方式,家庭平均每年要为此多支付近30%的生活开支。精明的家庭主妇们,为此是不是该拿出计算器好好算一下这笔账了。

要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为加强家庭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联合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发起了“低碳·健康家生活”宣教活动,通过派发资料、组织社区活动及专家课堂等形式,向家庭传递实用的低碳知识,影响家庭的生活习惯,养成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其中,项目特别把重点宣教对象放在家庭女性身上。

我们常说“女人撑起半边天”,女性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家庭中,大多数女性都承担着家庭的主要事务。家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需要妇女们精打细算。不仅如此,女性还是家庭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主导者”和“影响者”,直接对丈夫、孩子甚至周围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低碳·健康家生活”宣教活动自2012年启动以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走进全国15个重点活动城市,向家庭倡导十大“微行动”,传授节水、节电的实用妙招,让数百万女性及家庭从中受益。越来越多家庭女性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意识到低碳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己和家庭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可以说,低碳环保对社会的贡献,如同女性在家庭中的贡献一样重要。

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在“低碳·健康家生活”活动现场,人们都会看到来自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员工们身穿洁白T恤衫,胸前印着树状图形,“树枝”上挂着一颗颗爱心。他们始终面带笑容,帮着忙前忙后,活跃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在董事长黄金宝眼里,“种树”是再好不过的比喻。换句话说,他在做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足以造福子孙后代。在他看来,推动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事情,是关乎整个人类生活环境的大事。

“我们适合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我们也应该做。要得到社会尊重,首先要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我一直很关注环保,我教育员工们要积极投身到低碳环保的队伍中来,从小事做起。哪怕每天每人只做一件有益于环保的事,一年365天也是很可观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推动对全民意义重大。正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相信终有一天会看到成效。”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跟家庭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们现在从事的公益活动,都离不开家庭,都会以家庭为原点。能参加到“低碳·健康家生活”活动中,为每一个家庭和百姓做些具体的实事,我很知足。相信这股低碳环保风气会在全社会扩散,感染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这粒种子播下去就将根深蒂固,不仅深植于三生企业的骨子里,也会深植于公众的环保意识里。”黄金宝董事长如是说。

环保达人

推崇的“十大微行动”

为了加强“低碳·健康家生活”项目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主办方组建了一支专家指导小组作为活动的智囊团。作为社会环保达人,一直致力于垃圾分类和处理问题的黄小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说:“仅凭自己改变不了社会,需要发动每一个家庭的参与力量。我很认同这个理念——强调家庭和个体在低碳环保中的重要性和微行动的力量。”

在谈到具体的行动时,他推崇“家庭环保十大微行动”,即“节能灯泡都换上、少开空调多开窗、用完电器拔插头、家用冰箱勤除霜、中火烧水最省气、循环用水创新意、布袋换掉塑料袋、一次用品要抛弃、常种绿植自造氧、低碳出行最时尚。”这十大内容都是针对家庭生活中一些细微的行动来实现低碳环保的,简单朴素,让人觉得低碳环保不是一件困难麻烦的事。

明星在行动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低碳经济;会计体系

一、低碳会计理论分析

1.低碳会计的定义

低碳会计是环境会计的边缘部分,环境会计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记录和披露环境污染、污染防治、开发及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环境维护及开发利用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低碳会计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责任纳入到会计核算的内容之中,从而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对企业关系到自然环境资源的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由此,论文得出低碳会计的定义:低碳会计是以货币或事物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计量,进而对企业低碳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以期帮助企业达到节能减排和绿色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一门新兴科学。

2.企业发展低碳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低碳经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被世界各国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打下经济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将近70%的“高碳”产业,然而基于我国发展高碳经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逐渐消失的现实,我国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由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利用已经面临困难,所以在我国资源和能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主动的进行产业转型并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进而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继续促进我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针对我国企业的经济转型,综合考虑,有多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可能性和保障。首先,为了企业更好地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发展,我国政府给予企业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其次,以往的经济模式过于粗放,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技术和管理落后,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下,仅仅是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节就存在较大的潜力。最后,由于我国的产业现状主要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农业方面传统的小农经济依然存在,工业中存在因盲目最求利润而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致使部分企业依然归属资源密集型或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为企业转为低碳经济提供了可能性。

3.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低碳会计发展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表现在制度上的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在低碳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因为低碳会计的发展不仅仅是会计问题,同时也是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针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另一方面是缺少有关建立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就目前会计发展现状看,低碳会计同样适用于现有的会计准则,但是由于低碳会计自身独有的特点,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建立一套专用于低碳会计的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其次,对于人员方面也存在着些许困难。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够重视,自然也不会关心低碳会计的发展状况。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和日本已经将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付诸实践,比如日本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以及公共团体内开始实施低碳会计模式,同时积极倡导大学和医院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信息予以公布。不仅社会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道德缺失同样是低碳会计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企业着眼于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忽略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缺乏主动性。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要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低碳会计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虽然关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但低碳会计体系在实际中应用很少。传统的会计中,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在低碳会计体系中道理依然。低碳会计体系中,主要有四类会计要素,一是低碳资产,二是低碳负债,三是低碳费用,四是低碳收益。针对于低碳会计体系中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可以将其建立在传统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基础之上。比如,低碳资产确认前提可以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同时与环境资源相关、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利益、为取得该项资产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计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及计量模式。在低碳经济下,会计仍然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同时以实物作为辅助的计量单位。针对于计量属性,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及公允价值都可以在低碳会计体系中应用。而在会计计量模式上,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确认和计量,所以无需根据低碳会计的独特性再另行设计会计计量模式。

3.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影响

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都需要经过财务报告对外进行公布。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来临的情况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示。同时要求各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转变以往的观念,提高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并保证其正确详细。企业的财务报告中还应该列示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应该包括环境管理目标、环境政策、企业的法律环境、企业目前的资本支出和收益以及对今后发展受环保措施的影响等。

三、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1.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面对现今企业高投入低产出、浪费资源的情况,国外学者以及我国有关机构就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经济的持续发展看,为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占据优势地位,提高竞争力,企业需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加环保投入,提高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是促使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真实的有利因素。长期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中未能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列入其中,从而导致估计数值不够真实,虚增国家经济总量。其次,在市场经济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加之“高碳”向“低碳”的经济转型,不仅政府需要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消费者也同样关心消费产品的绿色程度。最后,低碳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有助于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将促使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将环境因素计算在内,从而帮助企业在会计期末报出更加准确的财务报告。

2.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在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环节中,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列示。一是根据现今的财务报告模式,在此基础上将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以嵌入式会计报表的形式列示在财务报告中。例如,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资产负债表中增加新的会计账户,用以披露企业所拥有的低碳资产和所承担的低碳负债;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利润表中,同样增加新的项目,将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环境支出列示在其中,同时计算相关环境收益。二是通过编制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用以反映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企业在环境方面发生的支出和获得的收益。对于编制独立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对相关环境法规的履行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企业制定的环保政策,环境质量状况等。同时在报表附注中应指明相关的会计方法及会计政策,以及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披露。

3.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应注意的问题及启示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作为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的低碳会计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首要问题是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会计法规、标准及制度不完善,导致各个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方面无章可循,从而造成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丧失主动性,进而使资源环境的持续恶化状况得不到改善。其次是缺乏环境成本分配机制,企业采用相关核算方法核算出的环境成本在会计期末无法实现成本的分摊与分配。最后,在低碳会计信息的期初确认以及期中计量时,对环境信息缺乏可靠而准确的测量方法。由于现今的会计体系是对经济环境发生的业务或事项以货币或者实物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所以针对于环境成本不易计量与核算的现实情况,将成为今后低碳会计体系发展中的障碍。鉴于我国低碳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积极借鉴国外低碳会计发展中先进的思想,将促使我国低碳会计快速健康发展。在英国,部分经营受到环境影响的企业联合建立了名为“碳信息披露项目”,此项目意在促进股东价值和企业对话引起气候变化,合理的反应气候变化并试图创造一个持久稳定的关系以及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支持位主要目的。所以我国应积极吸取国外研究中有益的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于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低碳会计体系。

四、企业构建低碳会计体系的策略

1.制定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系

企业的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以相关的规范体制作为保障,促使企业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规范体制之下增加企业的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同时对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真实的披露。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是当务之急,利用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为了促进低碳会计更好的发展,应该加紧制定或者修订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制以及会计基本准则,建立起具有系统性的低碳会计的计量、核算、确认处理方法,进而为企业能够准确的披露低碳信息奠定技术上的基础,并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生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支出进行分析,最终实现降低环境保护成本低碳经营的目标。

2.全面提升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深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举措。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自然成为关键,有效的促进企业的低碳经营将会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在部分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低碳理念往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的自律性较差,往往刻意躲避环境保护需要支出的费用,进而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应该加强企业的自律,促使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设备,淘汰落后的产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新技术的采用以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以及企业管理者对低碳的理念不够重视意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作为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扎实且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的各种方法,具备学习低碳经济新理念的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起低碳经济的理念,积极主动的了解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严格企业自身的低碳经营行为,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3.加强政府及社会监督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进而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然而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经营中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支出的控制,部分企业往往在经营中会忽视或者刻意躲避由于环境保护的责任而需要支出的费用。因此加强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成为必要,其是督促企业进行低碳经营的重要约束手段。政府应该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合法性、连贯性,促使企业支出环保的必要支出。同时,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坚持以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对企业的低碳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促使其经营符合标准。作为社会群众同样应该肩负起监督的责任,对部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积极的举报,通过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低碳经营行为的监督。

五、总结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普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低碳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建设更是处在研究阶段,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理论研究以及将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将是我国今后低碳会计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岳菲.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2]王亮.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3.

[3]吕华璐.构建我国低碳会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万彩云.企业低碳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5]李林婧.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D].湖北工业大学,2014.

[6]解翼.低碳经济下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10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世界经济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低碳经济能够在帮助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兼顾了环境保护,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低碳经济,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总结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发展与影响

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与政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也出现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在本世纪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有效的帮助我国经济与产业转型,提高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煤炭消耗,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分析

低碳经济是由本世纪初提出的经济发展观,与传统经济发展有所不同的是,低碳经济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通过计划性、组织性的科学创新对经济发展进行制度管理与服务,其基本内容是进行进行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转型和新能源的开发,通过上述手段将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和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并对石油、煤炭等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缩减,包括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污染物,提升环境的清洁性,减少大气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发生,减少温室效应,增加社会的稳定性。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意义巨大,通过实施低碳经济,能够有效的改良社会环境,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减少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保护环境的同时对我国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所改善,达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可见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与方法,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使低能耗、低污染经济得到发展,限制和转型高污染行业。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在长久的人类生活与生产历史中,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共生物”,为了增加经济力量,提高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与污染成为必然现象。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步加重,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使人们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可见低碳经济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对生产和发展进行管理与提高,就会使生产者个人的最优成本配置”与社会资源配置”产生矛盾,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均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将碳税作为税收的一项进行低碳经济的保护与调节,使生产者能够在政策调节下自觉的发展低碳经济,可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探究

低碳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理论方面异曲同工”,主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与制度引导。但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高新技术支持。因此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经济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产生了发展难度。

(一)我国国际贸易模式出现转型和升级

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较大,对外的贸易需求与贸易依赖性较强。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能力的制约,我国的第二产业长期处于粗放型,目前正在想集约型经济进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低碳经济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影响巨大,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第二产业的科技性。此外,低污染、低排放、高收益等特点的金融、物流、旅游服务业等都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

(二)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低碳行业是指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对于碳需求较低,同时碳排放量较低的产业,主要以新型能源为主的产业等。这一特点使得低碳产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形势,成为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且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碳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也越来越频繁,煤炭的交易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低碳产业具有更高的发展优势,并产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提高国际贸易技术水平

除大力发展低碳行业减少碳排放量外,提高对碳需求较高的产业技术也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为此,我国的国际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广泛的提升,通过实施低碳经济,能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规避能力。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较为困难。为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第二产业对于技术革新的需求,争取采用新技术、新科技进行生产力的提升,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使我国的第二产业得到整体的提升和发展,并最终提升我国的的国际贸易技术水平。

(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鉴定的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除能够提高我国国际贸易技术水平外,在国际环境与国际地位上也有巨大的变化,我国能够通过绿色工业的发展,在国际地位与国际事务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实施当中,逐渐奠定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帮助我国从经济上、政治上与环境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能够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生产发展相结合,通过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提高,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作为世界范围内先进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帮助极大,使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科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张菲菲单位:东营市东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1篇11

[关键词]饭店;低碳行为;内部驱动因素;聚类分析;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03-0073-07

1、引言

随着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发展可持续旅游理念逐渐被广大游客以及旅游生产企业所认可,低碳旅游研究成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相对而言,旅游企业并非属于碳排放重点关注的产业部门,进而使得旅游业的低碳管理研究经常被忽视。在实践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低碳旅游相关意见和要求,如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关于推进节能环保的要求、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关于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的工作指南,这些文件的出台成为低碳旅游实践的助推力。

在中国旅游业中,饭店作为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整体仍然处于高能耗阶段,日常平均能耗也远高于居民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饭店环境问题在国外已经得到关注。阿尔瓦雷斯(Alvarez)研究了西班牙酒店的环境管理行为动因,认为企业管理技术与组织环境因素、外界因素一同影响环保行为;麦尔(Mair)研究了企业环保行为内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认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等是企业环保行为的内部动因。在我国,低碳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路径和对策研究的理论探讨层面,王群、杨兴柱对国外旅游业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综述,对碳抵消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框架。石培华等人构建了概念性政策框架设计思路,提出了旅游行业的减排措施。蔡萌、汪宇明倡导低碳旅游,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为了深入研究饭店低碳行为的企业内部驱动因素,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星级饭店的问卷调查,研究饭店低碳行为的内部动力,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诊断当前低碳实施问题提供借鉴,为政府实施低碳策略提供依据。

2、文献回顾和研究架构

2.1饭店低碳行为

饭店低碳行为是旨在降低碳排放的饭店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行为。该行为对推进节能减排的低碳化、循环化发展,降低饭店运营成本,提升饭店的生态环保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饭店低碳行为复杂多样,很难一一列举,可以将其分类,再加以研究。根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分类,可以将饭店低碳行为分为“硬件或技术”以及“软件或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其中,“硬件或技术”指直接用于减少碳排放的行为,如调整产品性质或是改善设备从而降低能耗;“软件或组织管理”主要指不直接影响碳排放,但是会影响现有行为系统的行为,如环境培训、上层管理支持。从行为的目的方面划分,可以将饭店低碳行为分为低碳控制行为和低碳保护行为。低碳控制行为旨在使企业的碳排放保持在一定规定范围内,如采用技术处理或设备对碳排放进行处理的行为。低碳保护行为是指减少碳排放产生的行为,它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提高原材料、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或其他防患未然的行动。从行为的执行层面划分,可以将饭店低碳行为划分为低碳投资行为、管理行为和缩减行为。投资行为指为了降低碳排放的投入及其购买提高产品和装置效率的行为;管理行为指日常重复性降低碳排放管理的措施,以及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从而控制碳排放使用的行为;缩减行为是指有意识地为降低碳排放所做的努力,包括观念转变、企业建立低碳文化等。

除了以上3种分类方法,还有低碳设施设备及低碳实践水平等方面的划分。这些分类方法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不利于进一步研究的开展,下面将通过定量研究加以分类。

2.2影响饭店低碳行为的内部因素

饭店低碳行为的内部驱动因素是指影响饭店低碳行为的自身特征或经营管理特征。企业的内部驱动因素在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受到研究者的探讨,本文汇总了部分文献的研究结果,就常见的几个影响因素如管理培训、技术设备、感知效益、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探求中国饭店企业低碳行为的内部驱动因素以及他们对不同类型低碳行为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旅游业的奢侈消费助长了负面环境影响,因此,低碳导向和组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低碳行为需要管理者比普通战略和操作问题付出更多的关注。这有赖于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坚强后盾。卡西姆(Kasim)和威廉姆森等(Williamson,etal.)分别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环境行为的重要影响。同时,理理论对决策者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决策的影响作用也进行了论述。然而,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观点,如布拉姆韦尔(Bramwell)研究证明,丹麦的饭店低碳不是出于企业社会责任,而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管理培训:沙玛(Sharma)认为,如果公司有环境保护方面规定,则更容易采取主动的环境行为。科尔达诺等(Cordano,etal.)也认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会积极地响应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也有研究证明管理学的组织行为对企业决策行为具有影响。亨利奎斯等(Henriques,etal.)在提出环保导向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同时,提出组织管理对环境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这些研究都表明,企业管理与饭店低碳行为可能有相关关系。

技术设备:莱茵斯(Lynes)提出企业技术设备对环保行为具有影响,技术设备越先进,企业低碳行为的基础越好。斯考特等(Scott,etal.)提出技术进步与旅游行为一样会同步减少碳排放。麦尔在构建旅游部门的环保行为模型时强调,技术设备是企业低碳环保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会对低碳行为具有影响。阿尔瓦雷斯在研究西班牙酒店的组织环境对环境行为影响时提出,饭店的技术设备是否先进,将极大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结果。

感知效益:布拉姆韦尔等人研究证明,低碳具有提高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等感知效益,研究还认为企业采取低碳的重要原因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从而提高短期效益。他们认为采取环保行为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循环使用能源以减少浪费,减少运营费用,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间接还可以提升区域形象,寻求长远发展,迎合消费者的环境需求,塑造旅游地文化和社会地位等。克莱维一科斯特等(Claver-Cort6s,etal.)研究认为,环境行为可以节约成本的感知效益是企业积极投入环境行为的动力。

经济状况:现有的关于环境管理与经济表现关系的研究是矛盾的,有些研究认为经济状况与环境策略有正面相关,即经济状况越好,环境策略可能越先进,采取低碳行为的措施可能越得力。例如,顾达尔(Goodall)研究认为,环保行为在大旅游公司比小旅游公司表现得更突出,这可能与大公司资金更为雄厚的经济状况有关。但也有些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与低碳行为之间可能有消极联系。中国饭店业中经济状况是否与低碳行为有关,有待实证研究。

2.3研究假设

现有的文献已经证实,在国外饭店业,以上5个企业内部因素与企业低碳行为的实施具有相关关系,贝利斯等(Baylis,etal.)提出不同环境下的行业企业,环境绩效行为的驱动因素也许不同。因此,以上5种因素哪些会对中国饭店业低碳行为具有影响,影响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成为以下研究的目标。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本研究建立以下假设:

假设A1:饭店低碳行为分为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两类;

假设B1、B2:饭店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c1、c2:饭店管理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D1、D2:饭店技术设备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E1、E2:饭店感知效益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n、F2:饭店资金状况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

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对4名饭店管理者、5名专业研究人员的访谈,对问卷的合理性和易懂性进行调整,利用大连市2011年旅游工作会议,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42份;通过饭店企业名录随机向辽宁省内其他地区的饭店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85份,其中,信息缺失和无效的问卷15份,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48.6%。

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检验,各变量的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sAlpha)系数均大于0.8,量表的信度值在0.8以上,表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以认为,设定的题项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在测量量表效度时,采用KM0样本测度和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lett’sTest),所有测量项目的KM0均在0.8以上,巴特勒球形检验统计值显著,说明量表的建构效度较好。

为了将饭店低碳行为进行科学划分,根据饭店低碳行为概念部分的文献分析,将饭店主要低碳行为分解为相关题项,对题项的问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两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分析结果如图1,图中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饭店低碳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碳保护行为,包括的题项是:制定低碳工作条例、制定低碳激励制度、愿意承担碳排放税收、能源使用有规章、设备更换有计划;另一类是低碳控制行为,包括的题项是:减少能源使用、浪费行为减少、进行低碳采购、物品循环利用、采用低碳材料、使用低碳设备。

根据低碳行为文献的分类方法,可以看出,第一类题项主要是意识观念、组织管理的软环境行为,第二类题项主要是技术设备相关的硬件建设行为。从行为目的上划分,第一类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使用管理、制度等方法把碳排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第二类主要是降低碳排放,通过设施设备达到控制碳排放的目的。因此,将以上两类分别概括为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假设A1成立。题项来源详见表1的题项分解。

除了假设A1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外,其他假设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进行研究。这是由于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并非精确定量,而线性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为数值型,自变量中的分类变量也往往需要使用哑变量来拟合,如果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可能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允许因变量和自变量为各种类型的分类变量,分析时采用一定的非线性变换方法对原始变量进行转换,然后反复迭代找到最佳方程式,因此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更适合研究需要。表2、表3分别显示了饭店低碳保护行为和饭店控制行为与饭店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

4、讨论

根据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的结果,饭店低碳保护行为模型显著成立,模型总的解释力达到55.2%。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显示,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中各变量标准化系数列表显示,技术设备和感知效益在方程中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管理培训、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状况对饭店低碳保护行为影响显著。由系数大小和编码含义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管理培训水平越高、经济状况越充裕、企业社会责任感越强,饭店的低碳保护行为越积极,即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强。样本数据中,经济状况(Beta=0.446)对饭店低碳保护行为的影响大于管理培训(Beta=0.252)的作用,管理培训对低碳保护行为的影响大于企业社会责任(Beta=0.169)的影响。

从政策层面来看,资金雄厚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在低碳保护行为方面可能会更积极,可以从这种类型的饭店人手,带动整个饭店行业的低碳发展。相对于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资金不太宽裕的酒店,可以加强管理能力方面的支持,给予政策资金的帮助,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管理监督,帮扶这类饭店低碳发展。

第二个模型是饭店内部驱动因素对低碳控制行为的回归,模型总的解释力为66.9%,第二个模型的解释力强于第一个模型,这表明饭店内部驱动因素对低碳控制行为的影响力更大,而低碳保护行为可能受饭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个结论符合常识,因为低碳保护行为在理念和认识上都高于低碳控制行为,低碳控制行为更容易通过企业内部因素而提高。模型中各变量标准化系数列表显示,企业的管理培训、社会责任、技术设备、感知效益与经济状况均对饭店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由系数大小和编码含义可以得出结论:管理培训水平越高、技术设备越先进、企业社会责任感越强、感知效益越好,饭店的低碳控制行为越积极,即采取的控制碳排放的行为更显著。其中,管理培训(Beta=0.388)的作用大于技术设备(Beta=0.367)对低碳控制行为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Beta=0.257)的作用大于感知效益(Beta=0.245)的影响;而饭店的经济状况和低碳控制行为反向相关。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与饭店低碳保护、控制行为都显著相关,假设B1、B2成立。这和多数学者的观点相吻合,即企业社会责任越强,低碳行为越主动,这一结论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观点。模型显示,无论是低碳保护还是低碳控制行为都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即企业的软硬环境都会影响低碳行为的实施。基于这个结论,可以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促使企业节能减排。

管理培训与饭店低碳保护、低碳控制行为关系显著,假设C1、C2成立。虽然管理培训行为属于实践层面,但对饭店软环境具有一定反作用,管理培训可以促进低碳保护行为。管理培训对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证明管理对设施设备运转具有影响力,饭店可以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促进节能减排。

饭店技术设备与低碳保护行为关系不显著,假设D1不成立;与低碳控制行为关系显著,假设D2成立。饭店技术设备不会对饭店低碳决策产生影响,但会对饭店低碳控制产生影响。如饭店设备老化,缺乏维护保养,就会提高饭店能耗,碳排放增多。因此,经常对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节能减排有正向影响。

感知效益与低碳保护行为关系不显著,假设E1不成立;与低碳控制行为关系显著,假设E2成立。感知效益对饭店软环境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饭店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低碳感知效益的了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宣传低碳对企业的正面影响,营造低碳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降低碳排放。

饭店的资金状况对低碳保护行为影响显著,假设F1成立。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饭店的资金越雄厚,经营管理理念可能越先进,在软环境营造方面可能越从容,低碳保护行为越完善。资金状况对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假设F2成立。但两者的关系呈负相关,即资金越充裕,低碳控制行为可能越少,资金越紧缩,低碳控制行为越完善。如五星级酒店在公共区域营造奢华明亮的环境,不会使用声控或光控节能技术,能源消耗比低星级酒店更高;低星级酒店由于客户没有过高的消费要求,因此更倾向于低能耗的服务。基于这一结论,政府可以加大高星级酒店能源使用的监督,促进清洁能源在高星级饭店的使用,从而提升饭店的环保低碳能力;对于中低档次酒店,可以利用它们对降低成本的需求,使用好阶梯电价等市场工具。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范文篇12

关键词:化学教育低碳生活中学师生调查与分析绿色化学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化学教师要将低碳理念放在首位,备课时努力获取并理解与低碳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低碳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重新改造利用。如用泡沫和吸管制作有机物结构模型;用矿泉水瓶作为钠与水的反应容器;一次性输液器可以做导气管,大针管做反应器,药片包装盒代替点滴板等。化学实验过程中,结合废弃药品的回收利用方法,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并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药品回收,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来回收利用二氧化锰。教师要立足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好“低碳教育”的结合点,如教材中的“探究蜡烛的燃烧”、“奇妙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治理大气污染”等的教学内容都与“低碳”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适当增加低碳生活方面的实验探究设计,帮助学生从低碳角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选取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材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低碳生活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启发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教师要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不断反思,将低碳理念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贯穿低碳教育的新方法。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班主任述职报告(15篇)
  • 下一篇:物流专业毕业生自荐信(集锦1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