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例(3篇)

时间: 2024-01-14 栏目:公文范文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

总书记在7月23日重要讲话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切实把“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题主线落到实处。“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时代的要求,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全党同志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科学发展,一要处理好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关系。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这给我国发展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把抓住和用好发展机遇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需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机抉择。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三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合理配置生产和分配环节的资源,是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决心、下功夫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分配公平,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动和依存在不断加强,要求我们树立全球视野,进行双向思维,提高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抓住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真正做到内外兼顾、互利共赢。切实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科学发展,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需要出发,积极增加生产,扩大有效供给,推动经济向自主增长转变。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很多产业产能已经很大,有的甚至严重过剩,必须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二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人才和资金等要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要更多向劳动倾斜。三要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都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同时加快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使经济发展更多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之上。四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必须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着力解决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发展的包容性,创造人人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条件。

我们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推动未来科学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篇2

[关键词]广西;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广西

[作者简介]周永明,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广西大学2004级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7―0054―04

广西“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十五”计划主要目标提前完成,实现了从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十一五”时期将是广西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构建,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一、正确对待加快经济发展与推进构建和谐广西的关系

1.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是关键

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构建和谐广西的基础和关键。抓好加快经济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当务之急,是要全力以赴来抓好的。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相协调发展,从而使经济更大发展,广西更加和谐,更快实现跨越进入全国经济中等以上发展水平的行列。

2.构建和谐广西是目标、是方向

构建和谐广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与方向的具体化,是与社会主义现优化建设相统一的。构建和谐广西,是使广西经济更加富裕、文化更加发达、生态更加良好、家庭更加平安、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构建和谐广西必将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更加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显示出来。

3.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广西互相促动

经济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即在共同体内互相促动的关系。经济加快发展才能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又能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所构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中互相促动发展,生产力发展促动生产关系前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又能促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破坏生产力发展,乃至促退生产力。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促动上层建筑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可以促使后者加快发展,反之阻碍乃至破坏经济发展。可见,加快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和谐广西构建的关系,是互相促动的关系。

4.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广西共同推进

加快经济发展有了经济基础、物质基础,才能为构建和谐广西提供经济条件、物质条件,把构建和谐广西顺利推进;而构建和谐广西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精神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和人力保证、智力支持,就能够推进经济加快发展,从而实现协调发展、良性循环,共同推进,使经济发展加快,和谐广西构建更好。

二、加快广西经济发展的举措

为了力争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转变增长方式过程中,实现到2010年广西人均CDP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把富民兴桂新跨越大大向前推进,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主要措施是:

(一)抓住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

1.要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要求。要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生产为了人的消费需要,消费推动生产发展。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现实问题人手,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展社会事业,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

2.要实施人才兴桂战略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注重人才培养,搞好人才资源培养建设,放手让更多党政人才、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涌现出来,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氛围,促进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推进经济加快发展,

3.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我们知道,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影响生产――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因为人是生产力主体,是生产力决定因素、最积极因素。因此,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注重分配公平,着力提高广大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增加贷币收入,从而发挥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加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经济加快发展起来。

(二)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

1.发展沿海经济

我区沿海诸多城市经济力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加之国内外形势很好,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使环北部湾经济圈崛起时机已成熟。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发展创造条件,抓好新旧园区建设和工业项目布局和实施,以壮大经济实力;抓好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配置和引进,以适应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把沿海经济多快好省地向前推进。

2.发展特色经济

发展特色经济,即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有着广阔市场前景,既具有吸引力,也能增强经济力。例如,发展蔗糖、铝品和旅游等等广西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能为企业、地方和人民群众带来好处。2005年11月25日在南宁市召开的中国西部城市市长论坛首届峰会上,南宁、北海和柳州被评进人西部15个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先进城市之列。应当在这个基础,发展更多特色经济,从而使广西经济总量增加,经济质量提高,更能有效地开拓国内外市场。

3.发展城市经济

2005年11月,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玉林、桂平、北海七市被选人“2005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应当按照(1)知各度,(2)美誉度,(3)诚信度,(4)满意度,(5)影响力,(6)投资环境,(7)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8)人居环境,(9)空气质量,(10)水质量,(11)发展潜力,(12)综合竞争力,(13)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等指标,创建和评定出更多先进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经济。

(三)抓住服务经济

1.增大现代服务经济

金融、保险、物流、信息、租赁和社会等现代服务经济要加大发展力度。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经济,提升服务经济水平,加大服务经济比重,从而更好地为工业、农业、经济服务,促进工农业经济发展。要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人

制度,促进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增大生活服务经济

特别是社区服务经济和农村服务经济要加大发展,因为它们直接为居民生活服务,发展潜力很大,对于经济发展、生活便利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只要有市场、有需求,就应鼓励、吸引和支持其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3.增大城市服务经济

要把它放在优先位置,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提升经济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和目标化的标志和措施。要制定发展计划和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加快发展。按照国际一般标准,提高服务经济比重到占国民经济的50%~60%以上,才能实现经济现代化或基本现代化。为此,必须着重抓紧抓好城市服务经济的发展。

(四)抓住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1.强化县域经济

实质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支持农业、经济加快发展,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较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教育科技发展和人力开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市场和赢利见好的产业,把县域经济――县域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以增强县域经济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力,增加县域居民收人和提高贷币购买力水平。要健全扶持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少、边、山、穷县域经济发展。

2.强化参与泛珠三角区域(9+2)经济合作

广西近邻粤港澳琼,地处中国大陆中部,背靠大西南,有三个大港、西江和通达的公路、铁路与泛珠三角区域联系,既密切,又方便。应当发挥地理优势东靠西联,主动接受产业与资金转移,把富裕劳动力转移,以加快经济发展。

3.强化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建设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我国与东盟唯一有海陆接壤通道的省区,有明显地缘优势。应办好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应加强合作,南向发展,努力发展发达的加工制造业、旅游会展业和现代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应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南宁一海陆”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进广西经济加快发展。

三、构建和谐广西的对策

(一)建设富裕广西

1.努力执行和实施广西“十一五”规划,增强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

“十一五”时期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时期,“十一五”规划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规划。由于它坚持以人为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创新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引入快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因此,认真实行、实施和实现规划,必将加快工业化、城市(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必将增强广西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

2.着力落实“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以增强居民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工做,才能有收入和增加收入,逐步走向富裕。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多种所有制的中小产业,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使更多劳动者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从而能不断地增加收入,走上富裕道路。

3.大力保护家庭财产,提高居民富裕水平

首先是鼓励勤劳致富。依法保护合法经营,保护个人和家庭财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是鼓励知识致富。保护知识产权。提倡多学习,多发明、多创新、多创立自主品牌,使知识变成为财富,知识使劳动者致富。

再次是鼓励兴业致富。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企业和个人到境外国外创业立业,赚取利润。通过经济增值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使广西加快走人富裕省区行列,个人走上富裕道路。

(二)建设文化广西

1.办好文化事业和产业,加快文化经济发展

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加多社会对文化产业投资,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和影视业,创造更多有文化价值和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优秀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需要,不断发展壮大文化经济。继续搞好“三下乡”,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做好文化企业,发展组建文化企业集团(公司)

为了建设文化广西,适应文化市场发展需要,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公司),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例如,到2005年9月底止,接力出版社资产比15年前成立时增长96倍,年产值3亿元,在全国573家出版社(公司)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3.8%,位居全国第三,总体市场占有率居26位(见《南国报》2005年11月27日)。这就是做好文化企业的例子。应当继续把文化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3.搞好文化市场管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支持健康文化发展、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社会环境氛围,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开展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文化产品(精晶)走进国际市场。

(三)建设生态广西

1.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要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广西走上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处理好增产与节约、开源与节流的关系

要坚持增产与节约并重、开源与节流并重,节约在先、节流在先的原则。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节约劳动力的活动,加强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循环使用,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系统和制度,推行节约生产与清洁生产,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形成低收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益)的节约型的生产增长方式,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倡导文明健康、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实行增产节约、开源节流并重。

3.处理好增加保护环境投入与强化保护环境管理的关系

保护环境需要增加投入和强化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环保市场化、社会化和投资多元文化的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提高使用率。除政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职能用行政法律手段之外,还可以使用经济手段进一步加强管理,限制污染环境产业、产品和项目,搞好防治污染工作,从而实现生态平衡和环境良好。

(四)建设平安广西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

建设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和基本保险社会统筹,增强调剂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制度,使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减少后顾之忧。

2.完善综合治理机制,搞好社会治安

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制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及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以维护地方安全、秩序良好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完善思想道德、法制和传统教育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

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搞好思想道德、法制和传统教育,倡导爱国守法、诚信礼貌、友好团结、敬业奉献、勤俭奋发、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巩固增强全党全民团结拼搏的思想基础,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各族人民保持努力有为的精神状态,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西而奋斗。

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范文

一、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黑龙江省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和国家老工业基地,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已被发展现实所证明。

第一,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省经济能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比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快8.4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33%;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3.8亿元,占全社会的42%。

第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黑龙江省创新体制的内在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富有效率的内在优势。多年实践证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的地方,发展就比较快,综合经济实力也比较强。黑龙江省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要想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为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体制优势。

第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605万人,提供了全省5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渠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下降,而非公有制企业具有数量多、发展速度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主渠道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第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全面实施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客观需要。随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实施对俄经贸战略升级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总额已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5.2%;我省对外投资企业中90%以上是私营企业。

第五,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农村建设、农产品加工和搞活县域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省各地结合招商引资,注重企业集中布局,一批小区已现雏形,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带动辐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市、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了60%,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都超过了50%。

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十一五”是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10年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33%上升到40%以上,力争达到50%。要实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创新发展思路。

一是在推进创业富民和中小企业成长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启动实施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富民示范工程。确定3~5个不同类型的市或县作为省级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创业工作深入发展。二是扶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按规模分级建立与骨干企业的沟通渠道,采取联席会议的方式协调解决企业难题;继续坚持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联系骨干企业制度,总结和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探索和建立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评价工作体系。

二是在精心打造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依托现有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一批突出产业集群特色的园区;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产业集群,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重点在优势资源产业上做大做强;依托“块状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加强引导、重点扶持、政策倾斜,逐步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形成大市场。

三是在对外合作交流上实现新突破。把握国内经济梯度转移的机遇,发挥我省资源丰富、老工业基地改造、科技人才多和对俄经贸等比较优势,积极搭建和借助各种招商引资平台,将招商的重点放到引进种子企业、配套企业、品牌企业和核心技术上来,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提升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力争在对俄能源开发、农产品加工、森林采伐等领域有新进展。

四是在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推进技术创新,以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加速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内和国内知名品牌。二是不断创新人才培训形式,把“实用、实战、实效”作为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全省培训各类人才6万人次。三是积极推进体制和管理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等。

五是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抓好政策检查,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积极开展立法活动,抓紧制定《黑龙江省实施条例》。三是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活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四是深入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五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维权和减负工作。

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精心打造服务平台

一是稳步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中国中小企业黑龙江网建设方案,在全省形成以省级网站为龙头、以市地网站为基础、以县(区)网站和重点企业网站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信息、网上招聘、产品展示、商务交流与合作等特色服务。

二是大力推进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开展好银企对接活动,充分发挥现有商业担保机构和企业互担保机构的作用。积极推进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利用黑龙江中小企业信息网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贷款企业优质客户群,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

三是加快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结合“银河培训工程”,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和师资队伍信息库,采取网上招聘和其它对接方式,不断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

四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际组织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在有条件的市(地)和行业,支持建立示范平台;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开发、中介机构为依托、以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

五是加快法律经济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中小企业协会组织,强化协会在自我组织和行业自律、协调、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健全法律经济咨询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咨询团,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等等。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纳米氧化锌(6篇)
  • 下一篇:纳米碳酸钙(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