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例(3篇)

时间: 2024-01-14 栏目:公文范文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1转渠口镇红地球葡萄发展现状

1.1种植面积增长情况

转渠口镇自2006年种植红地球葡萄以来,通过政府宣传引导、政策资金扶持,以及在棉花种植效益日益下降的影响下,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2007年转渠口镇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为87.07hm2;2008年增长至221.9hm2;2009年为601.7hm2;2010年为807.1hm2;2011年为1009.1hm2。

1.2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应用水平

在技术的应用实施方面,最现实的指标就是葡萄价格及效益,以转渠口镇2011年葡萄销售情况来看,2011年转渠口镇3年以上红地球葡萄销售价2.0~6.6元/kg;而销售形势较好的临近乡镇七里镇,其价格为3.6~7.2元/kg;从当地销售价格来看,全镇农户对红地球葡萄的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最高价格来看,转渠口镇栽培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葡萄总体品质相对低于邻近乡镇。

1.3新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从转渠口镇整个发展来看,以前并无任何葡萄栽培历史,因此转渠口镇果农对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的掌握主要来自于培训和自学。培训力量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上级技术服务人员,主要是敦煌市级技术人员依靠冬春季集中教育活动深入村组进行培训。其主要特点为理论技术水平强,农民信任度高;二是镇级技术服务人员主要来自转渠口镇农林牧服务中心,全年服务于村组。其主要特点为组织能力强,对种植管理中的常识类知识较为了解;三是农民技术带头人,他们主要是较早种植红地球葡萄的果农,主要特点为实践经验丰富,带动示范性强。自学方面,转渠口镇果农主要可以从3个渠道获取知识,即:从农家书屋借取相关资料;依托各村远程教育阵地学习查询相关知识;向外镇或本镇技术较强的果农请教学习。

1.4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的作用

目前,转渠口镇有红地球葡萄专业合作社2家、恒温库6家、深加工企业1家。其主要参与红地球葡萄的销售环节。一是专业合作社。当前转渠口镇红地球葡萄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以葡萄经纪人为载体发挥作用,对外引来客商,对内组织葡萄货源,起到扩大和畅通葡萄销售渠道的作用。二是恒温库。转渠口镇恒温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少的特点,其主要作用在于稳定市场价格。在葡萄销售期,恒温库的存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红地球葡萄的市场需求,从而起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三是深加工企业。目前,转渠口镇拥有1家利用红地球葡萄生产葡萄酒的企业,虽然只有1家但属于全市龙头企业,其生产规模大、社会信誉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果农对红地球葡萄未来市场的信心。从2012年葡萄苗木的预定情况来看,自企业以最低价(2元/kg)收购红地球葡萄以来,果农预定苗木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转渠口镇深加工企业在红地球葡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存在的问题

2.1规模不足,种植分散

截至2011年,转渠口镇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009.1hm2,其中3年以上进入丰产期的221.9hm2。而邻近的七里镇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333.3hm2,进入丰产期的近666.7hm2。从全市来看,转渠口红地球葡萄发展规模相对不足。从种植分布来说,全镇9个村均有种植,其中比较集中的仅秦安村和定西村,其他村组种植相对比较零散。相对种植规模不足,种植布局分散,对大客商吸引度低,影响葡萄的销售。

2.2栽培管理水平低

从2011年的市场反应来看,转渠口镇红地球葡萄的品质低于七里镇。其主要原因在于果农对红地球葡萄种植中控制产量、提高质量的意识不强,全镇进入丰产期的红地球葡萄产量均在45~60t/hm2,而品质较好的七里镇单产则控制在30~45t/hm2。由此可见,转渠口镇果农对红地球葡萄的栽培管理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户对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足,种植理念相对落后,缺乏种植经验。

2.3专业合作社作用不够突出

转渠口镇目前有2家葡萄专业合作社,但都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从其人员组成来看,主要以村组干部为主,不能很好地将种植大户和葡萄经济人完全纳入其中。同时由于管理运营理念落后,其作用也不能贯穿于整个推广、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仅以葡萄经济人的形式帮助农户进行对外的销售,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1-2]。

3对策

3.1抓住发展机遇

随着敦煌鲜食葡萄基地品牌在全省逐渐树立,转渠口镇作为敦煌市发展红地球葡萄产业最具潜力的乡镇,其发展机遇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是认清棉花效益日益下降的形势。转渠口镇是传统的棉花产区,在推广红地球葡萄种植之前,全镇90%以上耕地种植棉花。近年来随着棉花价格的波动以及采摘棉花成本不断增加,大量棉农将增收的希望寄托于红地球葡萄的种植,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这一形势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红地球葡萄种植规模。二是耕地面积广,发展潜力大。敦煌市红地球葡萄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党河两岸,目前上游七里镇的红地球葡萄发展规模已逐渐趋于饱和,而下游的转渠口镇适宜种植红地球葡萄耕地至少还有2666.7hm2,因此转渠口镇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的扶持,将全市发展红地球葡萄的重心和注意力转向转渠口镇。

3.2树立精品意识

2011年转渠口镇红地球葡萄从价格到品质均低于邻近乡镇七里镇,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品质意识,这也是整个敦煌地区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因此,要适时推行标准化生产,从栽植、修剪整形、病虫防治到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方面,统一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制度,限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宣传和引导果农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用精品打开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只有优质产品进入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果农才更愿意主动进行标准化生产,从而促进葡萄产业的良性发展[3-4]。

3.3强化社会合作

探索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对产品源头的重视,将农民的种植看作是企业生产的第一环节,加强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合作,保护农民的种植收入。另一方面,公司要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统一标准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优化农户和公司的资源整合[5],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切实做到技术规范、管理规范、订单规范,才能保证企业的产品品质,提高农户经济收益,达到企业和农户共赢的目的,同时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降低公司交易成本,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参考文献

[1]徐世彦.红地球葡萄果粒变小的原因及防止对策[J].山西果树,2006(2):31-32.

[2]宋红梅,章建新.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7(13):153.

[3]余生明,余海正,龚彩霞.敦煌葡萄产业发展与思考[J].甘肃林业,2011(1):31-33.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锻炼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需要全面了解邵阳市群众体育工作中乡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为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邵阳市16周岁以上的乡村居民进行了参与体育锻炼状况调查,主要对乡村居民体育锻炼人群性别及年龄结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情况、乡村居民对体育锻炼重要性、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以及乡村居民在体育锻炼上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农民的体育意识淡薄,农村体育工作的宣传力不够,体育指导员缺乏,以及体育经费的不足等。为此要提高对农村群众体育开展的认识,加大经济的投入,以促进邵阳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邵阳市乡村群众体育经济

一、前言

建国60几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邵阳市5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并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对湖南省邵阳市农村320名群众进行调查研究,20位体育工作者进行访谈。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湖南省邵阳市农村群众体育状况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此对湖南省邵阳市农村群众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所帮助。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邵阳农村群众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乡村居民体育锻炼人群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而在年龄结构中中年人口比例最高,青少年比例最低。这里的中年人指30岁到50岁的人群,青少年指25岁以下的人群。

乡村居民体育锻炼人群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主要是时间及精力两方面原因,因为男性在繁重的农事活动后,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更不奢望参加什么体育锻炼了。此外是观念上的问题,即认为自己每天从事体力劳动,已经相当于参加体育锻炼了,而青少年把体育活动看成是娱乐、休闲和交友的手段,所以经常参加球类等体育活动。

1.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表1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N=289)

项目健身跑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门球排球其他

人数8767542514161412

比例%30.123.118.78.74.85.54.84.1

研究统计表明:邵阳市地区农民有30.1%的人选择健身跑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23.1%、18.7%、8.7%、4.5%、5.5%、4.8%分别选择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门球和排球作为自己的健身手段。排在前三位是健身跑、羽毛球和乒乓球(表1)。

2.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表2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情况(N=289)

活动场所N%排序

田头路边空地7425.61

公共活动场所6723.22

自家庭院6422.13

本村学校内4314.94

公园内258.75

收费场所165.56

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整体上看农民的体育锻炼主要是正在露天、非正规的运动场上进行,公共活动场所、田头路边空地、自家庭院是农民健身的主要场所,锻炼的形式主要是自发、松散的。邵阳市境内地势平坦,由村内通往外界、田间道路笔直,并且由于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便于锻炼者慢跑或散步。调查中还发现农村的体育场地、器材匮乏,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既无人组织,又无处可去,导致文化体育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完全深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农村体育事业不够发达,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使得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农村居民获得的福利性体育服务远落后于城市。

(二)邵阳市农村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的体育意识淡薄,农村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在邵阳市农村群众当中,由于农村群众受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影响“劳动即锻炼”、“无病即健康”的观念在不少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一年四季,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体力劳动量较大,身体很是强壮,不需要再锻炼,这一切都表明农民体育意识的不成熟性――劳动就是体育运动。这反映出农民体育意识淡薄,政府和社会对农村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对农民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和体质的监测。

2.滞后的村民文化素质因素

村民的文化素质是反映我国农民整体水平的基本素质,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水平,也就没有新型农民,随着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党的教育方针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使得广大农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现时期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仍不容乐观。据调查表明,目前邵阳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文化程度占26.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8.7%、初中文化程度占22.1%、高中文化程度占15.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邵阳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下,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而且,长期以来邵阳市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农村思想解放的步伐缓慢,小农经济意识和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发展的理念、办法、措施以及精神风貌比较陈旧。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宣传、推广、普及工作,从而抑制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场地设施条件较差

农村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政府拨款和农民群众集体出资,政府因受自身经济实力限制,投入的经费不多,群众因自身经济负担重也无力进行大数量的经费投入,这必然会导致农村各种体育活动因经费短缺而无法开展[4]。从乡镇和村级体育场地设施看,自身拥有场地的很少。此外,部分地区由于当地企业、学校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相对封闭,使当地根本没有体育活动场所。更突出的是目前健身器材大多安装在县城,乡镇以下极为罕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

三、邵阳市农村群众体育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深化健身意识

通过体育部门自己的行动,对社会产生影响效应;其次,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从体育锻炼中尝到甜头,“现身说法”等。同时,通过举办展示会、成果汇报会、体育橱窗、宣传资料等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通过社会成员充当义务宣传员进行大众传播;第三,在群众体育工作队伍中建立新闻报道网,建立通讯员队伍。从而加强群众的健身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

(二)多方筹资,共建健身设施

各级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推动健身活动的开展,并逐年加大健身活动的资金投入。鼓励村民委员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自筹资金,开展健身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赞助或者捐赠资金,用来发展农村群众体育事业。

(三)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乡镇府应多下乡走访村民,加强文化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聚众的不良风气,不断地引导农民学习科学,破除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农村逐步形成团结文明的乡风。

四、结论

调查中显示邵阳市大部分居民参加的体育活动随意性比较高,而且锻炼地点多数选择在田间路头边、公共活动场所和自家的庭院,公园的空地和收费场所选率偏低。另外,村民的体育活动设施也不足,也没有专业的社会指导员,因此,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身体素质,乡政府应加强体育活动的宣传鼓励作用,努力开发体育市场,想办法吸收更多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个人及家庭参加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消费。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指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比赛,对于邵阳市居民的消费来源,应积极鼓励自费,提倡花钱买健康的思想观念以及花钱享受体育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马瑞华.河北省迁安市农村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黄静珊,王兴林,李宏印,张勇.陕西省农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04).

[3]冯奇荣.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篇3

1、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al)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W.Albreche于1970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际学界的热烈讨论。随后,许多与之比较相似的概念也开始广泛出现,如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综合农业、生物生态农业等。目前对于生态农业的定义已基本达成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农业生态的前提下,以生态学理论和现代管理学等作为理论指导,运用系统的工程方法,以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发展当地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

生态农业注重多种方式的混合经营,科学组合。通过把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实现各种资源之间的统筹协调,从而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共进。通过各种资源的调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生态农业的特征

(1)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第一要义。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的农业生产方式,它要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将农业生产纳入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中严格限制农药、化肥等化工产品的使用,侧重于有机肥的使用和生物链的培植。

(2)生态农业是高度集约化的产业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以现代科技发展作为支撑,综合运用了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自然界的食物链等,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多种效益的共赢。生态农业是各个不同的生产要素的高度集约化,包括生产资本的集约化、生产技术的集约化和劳动力的集约化。生态农业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理论的支持,更离不开劳动力的全身心经营与管理。

(3)生态农业追求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的一大特点在于它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协调与可持续,拒绝竭泽而渔式的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强调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生态农业的构建上也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统筹协调各项资源,充分利用土地、信息、技术等资源,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各个类别,搭建多层次的农业生产系统。

二、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最早由国外学者提出。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英美等国起步较早。生态农业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之后在英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到1960年已经开始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认可,并开始广泛传播和推广,从欧洲大陆开始向亚洲大陆扩展。到了20世纪末,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菲律宾的玛雅农场、瑞典的生态农业循环、德国的生态农产品以及以色列的节水生态农业模式都是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典型代表。随着全球绿色意识和环保理念的扩展,生态农业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探索实践贯穿于数千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吕氏春秋》中就曾明确指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殖者天也”。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的种植)中,人是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土地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天气和气候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保证。这段话就深刻的阐明了农业生产中各项要素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以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的提升,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了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水资源开采过度、过度垦荒、滥?滥伐以及超载放牧等也使得土壤沙化现象十分严重。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并且开始进行相关农业生产实践,生态农业随之在我国兴起。1992年,我国提出要增加生态农业投入,推广生态农业,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之一。199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会议,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对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的扶持政策,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制度保障。

三、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20世纪人们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业等,导致农产品残留超量的农药、化肥等,严重的影响了食品安全。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副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人们开始从原来的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向如何吃的健康,吃得安全转变。人工繁育的农牧产品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天然的、绿色的食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态农产品销量的增加源于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群众的购买偏好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农产品,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2、有助于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全球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已从地方性的、局部性的问题扩展为全球性的难题。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温室效应、厄尔尼诺、拉尼娜、酸雨、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危机不断加剧。这些环境危机的出现与人们的农业生产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同时也影响着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农业产品的质量。20世纪30年代,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研究出来,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些农药、化肥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又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土地沙化、土地肥力下降、地下水位越来越低,这一切都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陷入恶性循环。生态农业侧重于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利用生态环境中食物链条来增加产量,有助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有助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七。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大难题。只有做好三农的发展安排,使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才能保证我国尽早实现小康社会。不能解决好农业生产的问题,就不能在农村实现小康,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在农村实现小康的主要途径就是不断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科学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生态农业立足于综合开发,生产效率较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高,经济收益好,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同时实现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环境好起来,建设农民安居乐业,村庄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四、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选择

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坚持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状况、人文环境、历史发展、民俗特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推广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区模式

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区的建设主要依托于传统的农业主产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自然调剂的影响,一些地区的某种农产品明显在质量上优于其他地方。在这些农业主产区,要积极传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通过兴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等方式,来实现特色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蔬菜基地、水果基地、粮油基地、渔业基地、畜肉基地、禽蛋基地、茶叶基地等。

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区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主动进行牵头协调。前期做好当地农产品生产状况的调研,摸清当地农业发展的产品优势。可以借助第三方科研机构对当地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行专业的测验分析,给出发展方向的建议。在做好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申请专项扶持资金,开始项目的发展规划,力争做到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达到优化。

第一,加强对于特色产品的扶持和技术指导。在特色产品的定位上,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基础、地区交通区位、周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特色产品,避免盲目上马,草率决策和产品的同质化。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督和质量标准分级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

第二,指导产销组织机构建设。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采取合理的产销组织形式。对于过去农业发展较发达的可以采取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对于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培育区域农业产销龙头企业。

第三,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地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特色农产品的仓储和物流基地。通过设立大型专业化的集贸市场,形成产品聚集效应,打造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联系大型超市、企事业单位食堂,形成定向供销协议,实现超商对接,降低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发展城郊农业园观光旅游区模式

对位于城市附近的交通距离在10-30千米以内的农村主要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模式为主。农业园观光旅游区模式主要面向城市居民,以传统农业中的生产劳动、民俗文化、物质生活等为依托,承接城市居民的休闲体验需求。在农业园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休闲观光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地实际出发,优化整合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精美乡村生态,是城市居民和当地村民共同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体验和民俗文化体验等具体类型。

    【公文范文】栏目
  • 上一篇:财务审计论文(6篇)
  • 下一篇:冬至活动总结与反思(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